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53|回复: 1

你知道吗?包头这家有70年历史的老书店,最初是这样卖书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0 00: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9年是包头新华书店成立70周年,对于耄耋之年的李振宗老人来说,这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70年前,老人和其他几位同事身背8麻袋书只身来到包头,从几节旧课桌椅搭起的书架上开启了一座城的阅读时代。

640.jpeg
▲李振宗老人

几十年书海浸润,如今新华书店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个藏书、售书、读书的所在,已是无数包头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从两间教室开启书香之旅

1949年,新华书店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分店先后派刘铁流、施雨普、张振铎,李敬文、李振宗、张文桂、陈学齐,贾文成、秦必礼九人来包头,筹备包头新华书店的建店事宜。

李振宗老人回忆,当时的包头城还是一个只有五六万人口的城市,市内仅有5个完小和几所小学,唯一的中学是当时的南门外的正心中学。市内仅有几家私人开设的小书店,除此之外就是些零散的小书摊,买的也都是《三字经》、武侠小说和公案小说,种类很少。老包头文化市场凋敝,图书市场亦是萧条。

“筹备之初,书店并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建店房子不好买,租房也很贵,在全国刚刚解放,急需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新思想新文化传达给人们的情势下,我们只好先借房开店。在当时新光小学校长郝秉忠帮助下,借给了我们位于富三元巷(今和平路)新光小学的两间教室用来筹备开业。筹备期间,我们晚上就睡在教室课桌上,当时气温零下二三十度,只在大教室里生一个小火炉,大家手脚都快冻僵了,身体缩成一团,非常冷。到了白天,我们就把课桌拼起来摆在大门洞外面,上面放好书,新华书店包头支店就这样开始开张营业了。”李振宗回忆。

1949年12月9日,在新光小学校门外,包头当时最繁华的富三元巷大街上,几个书桌支撑的“新华书店包头支店”就在人流中“低调”地开业了。“就这样,白天卖书,黑夜回去把书桌挪在一块儿,上面铺上点纸,我们就睡觉。开业后的十来天就是这么过的,后来我们才有了自己的店面。”

书店开业虽然简陋,但人们对知识和书籍的渴望,给当时年轻的李振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售卖的书籍是我们几个人从呼市来时带来的8麻袋书,一麻袋里边是四五包,大部分是识字课本、字典等。前来买书的人一买就是四五本,也不挑,拿上就走。回想当时的场面,人们对新文化、新知识真是太渴望了。”

640.jpeg
▲1950年,新华书店包头支店建店员工在东河区西前街包头第一个新华书店前合影

领导人画像最受市民欢迎

很快,买书的人们口口相传,都说包头有新华书店了,那些卖书的共产党干部又和气又热情,还有好多新书呢……“因为我们卖的书籍是传播新文化的,所以当时群众对我们营业员另眼看待,认为我们是送知识、送文化的,便给了我们一个‘共产党干部’的误称。这也看出当时人们对新华书店的尊崇,对书籍的崇敬。”李振宗介绍。

加紧找了一段时间房子后,几经周折,新华书店最终扎根在当时最繁华的地段——西前街(今胜利路一百零七号)。这里原来是绸缎庄的一处门脸。门市部面积大约有120平方米,几个人把绸缎庄原来的柜台推倒,然后用砖支起来,上面铺上紫色的布,就成了书台,底下还可以存书。另用两个旧柜台放置文具文化用品,成为文具部。就这样,八九个书架,一个大书台,营业员4人,200余种图书,搭配一些精心自制的醒目标牌和重点书目介绍,书店正式开架售书。

1950年1月,在欢庆的鞭炮声中,内蒙古新华书店包头支店正式搬到自己的门市部营业了。当时市政府和文化系统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亲临祝贺,有关单位还送来了庆贺条幅。

李振宗老人还记得,在书店醒目区域,毛主席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画像最受欢迎,进店的人几乎必买,然后回家挂在屋里最重要的位置,当时热销的书籍有《扫盲识字课本》《老张的哲学》《白毛女》《小二黑结婚》《连环画报》等,不管是哪一种书籍,人们看到都是如饥似渴,一摞一摞地买。

图书唤醒了人们的求知欲

书店筹备之初包头刚刚和平解放,社会治安还不稳定,时常有散兵和土匪出没,白天有时还能听见枪声。按照当时的指示,职工上街必须三人以上结伴而行,下午5点半之前必须返回,市里还给各单位配备了武器,给书店配发了两颗手榴弹和一支步枪。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广更快地传播新文化和方便市民,新华书店还定期下到学校、单位开展流动售书和期刊征订工作。

“我记得在1950年暑期,中小学教师在马王庙小学集中培训,我和同伴们去小学开展期刊征订,当时有《人民文学》《人民教育》《时事手册》《人民美术》等,没想到教师们踊跃订购,有的还一人订多份。由于我们包头支店工作开展得好,后来还受到了华北总分店的表扬。”李振宗回忆。

书店的运行步入正轨后,为了扩大宣传,大家伙儿还利用休息时间,到学校、单位、街道,流动供应图书。“那时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当时我们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就是用包袱皮,把几十斤重的书背在肩上,步行到各单位流动售书,返回时这些图书基本上都被抢购一空,特别受市民欢迎。大家开动脑筋,到人多的地方去宣传,和剧场联系在演出间歇或是演出结束后,站在舞台上宣传新书、新文化和《婚姻法》;我们自编顺口溜、三句半、小快板等,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使新文化迅速得到普及。”李振宗介绍,由于包头支店在短期内扩大了图书发行量,方便了广大读者,包头支店不仅受到绥远省店的表扬,还被评为一等模范支店,“因为这个荣誉,书店还破例发了一辆旧日本富士自行车给我,我高兴得不得了!在当时,这可是全内蒙古自治区新华书店独一份的奖励!后来这辆自行车在我驮书卖书时没少出力。”

肩背车驮的时代转眼过去,从1949年建店到2002年离休,如今翻看当年包头支店建店员工在东河区西前街第一家新华书店门市部前的合影,李振宗老人感慨万千。老人将53载岁月全部倾注在了这片书香世界,他跟随新华书店从西前街,一步一脚印地走向包头的大街小巷,并逐渐成为人们今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过70个春秋的新华书店,也已从当时的几节临时柜台,发展至23家店和门市部,实现多种经营和创新……在这座人口近300万的城市里,新华书店不仅满足了全民阅读的需求,拥有了年营业额上亿的体量,更开启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与智慧。

包头晚报 记者:霍晓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5-9 10:07 , Processed in 0.0376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