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61|回复: 2

包头地区的首次考古调查,是由这帮民国牛人进行的,立下头功的竟是著名地质学家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0 10: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探寻东河槽


640.jpeg
乌金古道的春景

640.jpeg
包石公路西侧的宣传标语

上面用蒙汉两种文字写着: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640.jpeg

640.jpeg
梁茂居村的旧窑洞

梁茂居村,相传最初在此居住的人叫梁茂居,所以把村子也叫成此名,现梁家早已不在此村,不知去向。尚有老户张家,祖籍山西忻县,来此已有八代。

640.jpeg

640.jpeg

开洲窑村,最早来此的王开洲,祖籍山西河曲,以后来此定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便用人名起村名叫"开洲窑"。王家来此至今已有七、八代,另外尚有一户王家,祖籍山西保德,也来此落户,至今已七代。

约在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左右,由本村和附近村落的王、张、高、杨、毛几家大户集资修建一所古庙,解放后陆续被拆毁,今只遗存残缺失修的正殿房架。

640.jpeg

640.jpeg
开洲窑子的新建白塔

开洲窑子白塔,与北京北海的白塔,颇有几分相似。此塔亦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五部分组成,塔身为覆钵式,是藏传佛教的典型建筑。

640.jpeg
紧临白塔西侧,有座近年重修的小庙

章瑞炽先生曾经写有《包头郊区后营子乡的古庙遗迹》,讲述了后营子乡的七座乡村小庙:大董瓜庙、鸡毛窑子庙、前营子庙、大庙、开洲窑子庙、后营子庙、井坪庙。

其中,大董瓜庙、鸡毛窑子庙、开洲窑子庙、前营子庙,位于乌金古道的沿途。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杨家脑包村,村落建于小山丘下,蒙语把隆起的土丘叫脑包,因最早来此定居的是杨家,所以起村名叫"杨家脑包"。杨家最早是兄弟俩来此,至今已定居七代。
十一

1927年5月9日,一辆开往包头的专列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出发。徐炳昶、袁复礼、黄文弼、丁道衡等中国学者与瑞典大探险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组成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开始了长达6年的旅程。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国为主、与外国平等合作的大型科考团,先后共有团员38人,其中科学家30余名,中外各半,在中国西北部约46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

正是通过这次考察,丁道衡发现了白云鄂博铁矿、黄文弼探查了敖仑苏木古城,为包头的工业繁荣及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的中方团长是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徐炳昶(字旭生),在其《徐旭生西游日记》中有着这样的一段记载:

道左有一大村,名开周窑子;右有一小村名老包,后知为鄂博的转音。老包村后为昨日仲揆所找得的有古器物的地方。仲揆引我们至此,即分路率领学生往北山找寻地质材料。丁仲良随之前往。我同黄仲良、詹省耕、庄永成往老包村后。途中,我也得了一件石斧。以后跑了一两里,分途寻找,很快找到几件东西。回到老包村大道左,见一老人正在种豆。问他,知道他姓杨,住此村已经七世。现因土匪不靖,他们全不敢在家住,搬到城里,老包已成空村。我们因为他们房子已空,就要求进去看,希望或者能得到一点风俗的材料。他的房子虽不洁净,却还整齐。室中供有福禄寿三星神像。包头睡土炕。杨老炕上一尺多高,先用纸糊好,后绘儿童于上,颇整肃可观。画后用油油一过,故颇坚固不易破损。后知本地便家皆如此。

文中的“开周窑子”,应为如今的开洲窑子。

文中的“老包”,亦称“鄂博”、“脑包”、“敖包”,本为蒙语发音,意为“堆子”,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树木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此后,在蒙古族中又演变为神物,即使在寻常的旅途中,路经敖包都要下马膜拜。

徐旭生等人所到的杨姓老人居住的老包村,应为如今的杨家脑包。

文中的“仲揆”,就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4岁的李仲揆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报名那天,兴奋之中的李仲揆竟然把十四岁的年龄误填到了姓名栏里,他灵机一动,把"十"字改成"李"字,可名字叫"李四",也实在是不太好听。正当此时,他抬头看见大厅正中央挂着横幅"光被四表",受到启发,就又在"四"的后面端端正正地加了一个"光"字。从此,李仲揆就改名为"李四光"了,取"四面光明"之意。

《徐旭生西游日记》第一卷的开端有过这样的记述:

中华民国十六年五月九日,因为要到中国西北方,作科学的调查,受中国学术团体协会的委托,用西北科学考查团团长的名义,率领团员自北京西直门上火车。团员同行者八人:黄文弼(仲良)、丁道衡(仲良)、詹蕃勋(省耕)、龚元忠(醒狮)、崔鹤峰(皋九)、李宪之(达三)、马叶谦(益占)、刘衍准(春舫);还有瑞典团长赫定博士、郝默尔医生;从行仆人一:王殿臣;赫定所雇采集人三。同车者有李仲揆先生率地质系学生五、日本地质学生一。

从中可知,李四光先生曾于1927年前来包头地区进行地质调查。而从前面提及的那句“老包村后为昨日仲揆所找得的有古器物的地方”,又可知,李四光先生乃是包头地区考古调查的第一人!

如今,李四光、徐旭生等人曾经到过的杨家脑包东侧,树立着两块文物保护碑。

640.jpeg

640.jpeg

640.jpeg
位于北侧的“杨家脑包遗址”文物保护碑

640.jpeg
从这里遥望南侧的文物保护碑

640.jpeg

640.jpeg
位于南侧的“杨家脑包前坡遗址”文物保护碑

640.jpeg
从这里回望北侧的文物保护碑

640.png
两块文物保护碑的直线距离约为250米

此外,徐旭生所说的:“杨老炕上一尺多高,先用纸糊好,后绘儿童于上,颇整肃可观。画后用油油一过,故颇坚固不易破损。”

听起来,倒是颇像我在前阿塔沟所看到的已近失传的炕围画。

640.jpeg

徐旭生、黄文弼等人在民国时期的游历见闻,竟又逐一呈现在我的面前。

那一刻,我的神情有些恍惚……

640.png
“探寻东河槽”第二程(鸡毛窑子石窟——杨家脑包)

作者简介:阴山小虫,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曾经混迹医药行业,如今返回内蒙包头,专注于本土历史人文的整理与解读。愿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为心旨,感悟文化,修行自己。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发表于 2021-12-13 05:59:11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5-10 01:53 , Processed in 0.0422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