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441|回复: 30

历史留痕!解放前,包头的剧场和戏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4 08: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历史留痕.jpg

解放前,随着包头商业的发展,文化和艺术也逐渐繁荣起来。包头的戏剧和剧场尤为活跃。

民国初,包头已有了第一个剧场——开明大戏院(原址在今东河区新兴大街东口,东河粮食供应十五站后院)。开明大戏院系土台、土围子、长板凳。看戏的观众也主要以商人为主,他们中陕西、山西、京、津一带行商占大多数。这些观众来自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爱好的剧种。当时包头没有固定的剧团,多数是由剧场经理组班;或到外地聘请名角搭班,来包演出一个时期,又赴别处。在开明大戏院演出的戏班,主要是河北梆子,比较出名的有金素梅、金素红、金素珍三姐妹。素梅工青衣、花旦;素红唱须生;素珍唱刀马、小旦。她们与比较有名望的丑角李永泰合班,演出的剧目不外乎河北梆子传统老戏《打金枝》、《骂》、《斩子》、《牧羊圈》、《同恶报》、《戏凤》、《杀狗》等等。

后期在开明大戏院演出的还有上路梆子(即山西北路梆子),演员有金龙(艺名十一红),范金玉(刀马、小旦),小翠仙(花旦),吴德泰(黑头)等。

民国十几年,又在开明大戏院西边不足一百米的地方(现东河区新兴大街中段,市民间歌剧团院内),建起了包头的第二个剧场——魁华舞台。几年后,由于开明大戏院和魁华舞台都建筑简陋,不能继续维持演出,于是两个地方均停止营业,代之而起的是另外两个演场:西北剧影社和三庆茶园。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由白映庚,白映枢及樊君山(解放后被镇压)等合资,拆掉魁华舞台,翻修成木板楼座,带包厢的西北剧影社。三庆茶 园(原址在今解放路路南,中医联合医院南侧),是由三个晋剧演员康佩元(艺名九岁红),刘明山(青衣),张庆云(艺名小狮子黑)筹集资金合营的。三庆茶园以演戏为主,兼设茶座,故名"茶园"。以后也不断聘请其他戏班演出。

与"三庆茶园"相比较,规模更大、更正规的剧场,还是"西北剧影社"。一九三五年,西北剧影社落成之后,京剧、晋剧、评剧等剧种的不少著名艺人在此演过。落成典礼,首台演出的是以盖连仲为首的京剧班。盖连仲在艺术上比较多面,兼工文武须生、武生、红净等多种行当,而尤以武戏见长,主要剧目是《长板坡》、《汉津口》、《战宛城》。前后曾在西北剧影社演出 达二年之久。继盖连仲之后,晋剧名艺人李子建(原唱河北梆子,后改唱晋剧,独创一派,系京剧"四小名旦"李世芳的父亲)、筱桂桃、张玉玺(艺名老狮子黑)、刘明山、刘宝山、筱金枝,筱金梅;山西北路梆子名演员贾桂林(艺名小电灯),评剧前辈著名艺人芙蓉花、金灵枝;京剧艺人黄汉臣(盖云楼)、韩月樵、韩志樵、陈宝庭、孟俊臣等都曾先后在西北剧影社演出。这一阶段,剧种较多,剧目繁杂。其中有些比较优秀的剧目,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盖连仲之长靠武生戏《长板坡》,"跑箭"、"抓坡"干净利落、精悍轻捷,堪称拿手。李子建的《百花公主》,"赠剑"一折做工细腻,颇有独到之处,"点将"时,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如睹"百花"之飒爽英姿。晋剧著名艺人水上漂(王玉山),曾一度师承李子建先生。筱桂桃工青衣花旦,其嗓音圆润浑厚,底功扎实,尤以腿功见长,《英杰烈》(亦名《铁弓缘》)为其拿手好戏。评剧金灵枝演唱的《可怜云娘》、《可怜秋香》、《庵堂会》、《生死牌》、《生死板》;芙蓉花演唱的《马寡妇开店》、《小老妈开榜》、《杨三姐告状》、《花为媒》;晋剧张玉玺、刘明山、刘宝山的《八义图》、《黄河阵》等亦极一时之盛。

一九三七年以后,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日寇入侵,包头的各行业均陷入萧条冷落的境地。日本人一方面禁演一些有抗日倾向的剧目,另一方面又利用文化为其统治服务。大约在一九三八年,日本统治者利用中国民工盖起了"中山堂"(现人民电影院),内设影剧厅,舞厅,酒间,是专供日本侵略者和一些汉奸、特务寻欢作乐的场所。除此之外,他们还控制、修建了东、西两个"俱乐部"。西俱乐部原址在现财神庙"和平剧场"处,东俱乐部原址在今解放路东部路北。这两个俱乐部,虽然都设有舞台,但演戏只是招徕观众的手段,而是以赌博为主。在剧场内外分别设有宝局、赌摊多处,由市政府抽赌税。特别是西俱乐部,完全由汉奸组织——哥老会会长郗孝周主持。郗孝周投靠日寇,并请两名日本人——田中、西村为俱乐部"顾问"。每个俱乐部每天上交赌税二千元,可见他们是怎样牟取暴利,压榨我国人民的。

在这一阶段,先后在东、西俱乐部演出的艺人有晋剧筱桂桃、筱金桂、康佩元、郝盛奎、说书红、宋玉芬(艺名"三女")、金铃黑、盖天红、牛桂英、一连春、刘俊英等人,演出剧目多为《二堂舍子》、《八件衣》、《九件衣》、《芦花计》、《英杰烈》、《女中魁》、《三娘教子》等等。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包头戏剧舞台又增加了"新惠剧场"、"新贵剧场"(均属临时舞台,俗称"席片园子"),评剧前辈艺人筱白玉霜、喜彩莲,以及新凤妹、洪艳云、小宝宝、杨素娟、陈丽娟;京剧艺人白俊英、白慧琴等都曾在此演出。演出的剧目,计有评剧《人面桃花》、《桃花庵》、《莲花庵》、《纺棉花》、《杜十娘》;京剧《狸猫换太子》、《永庆升平》、《包公案》等。

一九四七年五月,于是之、李晓兰、谢万和等,在"中山堂"演出话剧《重庆二十四小时》,《狂欢之夜》等,开话剧在包演出之端。

解放前的包头舞台,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曾有过兴衰、起落,上演剧目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似乎不乏"繁荣"景象,然而,剧目中精芜混杂,且有不少宣传封建伦理道德,鼓吹野蛮、恐怖或诲淫的黄色戏,舞台形象也极为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看戏的观众也以上层统治阶级,官僚、汉奸、资本家以及地痞、流氓等为多,戏剧成了有钱人消遣作乐的"玩艺儿"。艺人们在旧社会绝大多数出身于贫苦家庭,卖身学艺,却不时受到当地恶霸、豪绅的欺侮。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文艺工作成为革命工作的一部分,艺人们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在毛主席的"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于戏曲事业,不断推陈出新,丰富上演剧目,使我市戏曲事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资料来源:《包头史料荟要(第3辑)》1980年8月,市文化局戏剧创评室:项在瑜、郭长岐。

资料整理:黄翔,网名“阴山小虫”,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九原博物馆 理事、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



来源:黄翔的视界
发表于 2022-3-14 09:40:45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发表于 2022-3-14 10:22:51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民国时候东河去星星大姐那是很繁荣的一条
发表于 2022-3-14 10:29:46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发表于 2022-3-14 10:45:16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发表于 2022-3-14 11:04:41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包头的戏剧和剧场尤为活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5-3 15:08 , Processed in 0.0499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