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86|回复: 8

花朵上的春光!内蒙古文联女职工作品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8 14: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640.jpeg 640.png
三八
640.jpeg

今日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内蒙古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这座文艺花园中,有这样一群女子,她们既是花园服务的园丁,又是繁花中的一朵。本平台选推内蒙古文联机关部分女职工的文艺作品,让我们在这些诗文书画中感受花朵上的那一抹春光。

在这里,祝全区女文艺工作者节日快乐!

640.jpeg
冀晓青

《百花迎春斗艳  群英为国争光》

640.jpeg

冀晓青,内蒙古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筚篥”音义探微(节选)

闫 艳

筚篥是一种流传广泛而众所皆知的簧管乐器,最早从龟兹传入中原,《隋书·音乐志下》记载:“龟兹者,起自吕光灭龟兹,因得其声。”言前秦大将军吕光西征龟兹后,带回来一个完整的龟兹乐队,其中就有筚篥。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筚篥》记载:“筚篥,本龟兹国乐也。”唐代诗人刘商《胡笳十八拍·第七拍》:“龟兹觱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

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筚篥发源于古代波斯,美索不达美亚平原的双簧管传入波斯后被改良为木管单簧乐器巴拉班(balaban),现在前苏联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中还收藏着萨珊王朝(公元 224 年左右)时期一个描绘着巴拉班的银盘,虽然文物是 3 世纪的,但实物的发明当早于此时。(梁秋丽、周菁葆 2016)筚篥由波斯传入龟兹后,大约在十六国末期筚篥传入中国。(林谦三 1962)

我国古代辞书也曾对“筚篥”进行解释。如《广韵·质韵》:“觱,觱篥。”《广韵·物韵》:“觱,羌人吹角。”《说文解字·角部》释“觱”曰:“羌人所吹角屠,以惊马也,从角觱声,觱古文誖字。”段玉裁注:“羌人所吹器名,以角为之,以惊中国马。”但角屠是否等同于筚篥,还缺乏更多的证据,田中华在《筚篥考略》中认为角屠与觱篥是两种不同的乐器。(田中华 1991)

今按,羌一般泛指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言筚篥源于羌未免失之于模糊笼统。然汉代重要的辞书《说文》、《尔雅》均未收录筚篥这一词条,可推知其并非汉语之固有词语,或至少是西汉以后才流入到中原地区的。《广韵》将“觱”解读为“筚篥”,已是宋人的认识了。

刊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

640.jpeg

闫艳,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学者。在《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历史文献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学术著作2部。

开满鲜花的山冈(节选)

杜拉尔·梅

每次遇到作曲家张千一,他就跟我不厌其烦地说一件事:在他20岁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兵,他只身一人到我的家乡阿里河采风。他的第一首交响乐《北方森林》就是在那里产生的。他对阿里河有着诸多美好的记忆,总说的一件事,就是在那片开满黄花的山冈,有一个鄂温克族姑娘给他唱的一首歌,令他至今难忘。他至今能准确无误地把那首歌的旋律唱出来。

这时,我的脑海里,能马上映现出那个美好的画卷:蓝天、青山、绿水、黄花。而且是遍地黄花,开得那么张扬,那么直率,那么天真。只有这样的画卷,才和张千一哼唱的那个旋律是天作之合……

长满鲜花的山冈,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卷啊!只有站在这样的山冈上,才能彻底地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

站在长满鲜花的山冈上,你可以伸开双臂,深深地呼气,闭上双眼,去感受天地万物,山灵之气,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在有我与无我之间畅游。花的气息,花的芳香,夹杂着绿草的清香,让人浑然错觉,这是人间还是天堂?
……

刊于《光明日报》

作者简介

640.jpeg

杜梅,又名杜拉尔·梅,鄂温克族,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在北方丢失的童话》《银白的山带》《我的先人是萨满》《黄河那道弯》。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山花奖、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内蒙古首届敖德斯尔文学奖等奖项。获评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达古拉的生活(节选)

赵富荣

达古拉从霍林河来。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从寒冷到炎热,让达古拉一直有一种恹恹的病态以及与周围格格不入的神态。联欢会上,她的出场让我有些许的意外,她的歌声里,有高亢,也有不适应的恐慌,她发挥得不好。达古拉是地地道道的牧民,科尔沁草原上那片世外桃源就是她的家。

......

达古拉有两群马,有上百头牛,有一群羊。她还要自己种菜、种草。在牧区生活过的我深知达古拉的劳动强度。我问她什么时候写作,她说,过年前后,最清闲。达古拉不爱看电视。入夜的草原,当一切归于平静时,她会和丈夫争着看一本好书。达古拉的丈夫也爱看书,但是不写。他只是问妻子,你得那个奖了吗?什么时候得奖?你回来,就杀羊。

“招弟”达古拉,招来了文学之神和音乐之神的青睐,她说,自己心烦的时候,写一写心里就好受一些。不聊天时,达古拉会哼哼着歌曲。她用最简单,也最诗意的方式和世界沟通。算是富裕的达古拉帮助了很多人,她说,帮助了人,她觉得很高兴。我说,你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达古拉点点头。达古拉给我看她染的指甲,她说,回家就剪了,这怎么干活,也不能让婆婆公公看见。“我早就留指甲,知道我要来呼市”。指甲是银色的梅花点,很好看。我为爱美的达古拉推荐了补水的面膜,希望达古拉像天下的女人一样美,也希望天下的女人都像达古拉那么美。

刊于《作品》

作者简介

640.jpeg

赵富荣,文学硕士,文艺评论一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学馆馆长。作品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中国艺术报》《内蒙古日报》《实践》等报纸、刊物,参与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达斡尔传统文化整理与研究》的研究项目,出版评论专著《我和我的思想在文字中飞扬》。

秋的更深处

蒋雨含

我从秋的源头走来
初寒迅速穿透我
顿时艳红如山上的叶子

秋,与我有很深的渊源
想逃离都不能
索性 静下来,听它看它
能笑的时候笑
想哭的时候哭

我已经无法认识自己的形状
秋,不断地修剪我
灵魂与肉体一次次剥离

试图延长一种长度
生命抑或爱情

霜冻匆忙终结着所有的记忆
可是,我还是能看见
秋的深处
用力刮开的绿苔下
白森森的往事
再一次打动了我

我想 我肯定死过
当昨天在子夜呼啸中退去
时针,不可抗拒地重叠   
一年一度
我总在这一个时刻复活

像被刷新的页面
不着一丝痕迹
年轻的爱情
葱绿地从我的身体穿过

我闻到了早年的芳香
却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
只能 一次次地走在
秋的深处
秋的更深处

刊于《诗刊》

作者简介

640.jpeg

蒋雨含,诗人,一级文学创作。有作品发表在《诗刊》《草原》《作品》等,出版《与梦相依》《一首诗的距离》,《飞花有约》等。曾获第十二届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现就职于内蒙古文学杂志社。

报告文学《让世界看见》后记(节选)

牛海坤

……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梦想。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与贫困抗争,无数先贤栉风沐雨,焚膏继晷,但依然无法真正摆脱贫困。当然,从全球范围为来看,也没有哪个国家或政党真正做到让穷人衣食所安,住有所庇。可是,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就与贫困展开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勠力同心,倾一国之力,以非比寻常的智慧和魄力,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年均减贫达1000万人之多,十四亿多中国人从此迈入全面小康。

八年奋斗,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背后,伫立的是30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是党、政、军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长期以来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的社会各行各业。他们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是他们用担当、信念,甚至是生命完成了堪为奇迹的伟大事业,他们是奋斗在前线的英雄。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1500多人将生命定格在扶贫岗位上。伟大的成就,与伟大的奉献,与极致的付出,从来紧密相连,交相辉映。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国家行动中,锻造形成的“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留存中国,贡献全人类。

向伟大的脱贫攻坚致敬!

作者简介

640.jpeg

牛海坤,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青年英才。曾获徐迟报告文学奖、内蒙古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北方十五省(市)区文艺图书奖等奖项。著有小说及报告文学《白桦林》《年轻的那场胡杨》《额济纳河畔》《让世界看见》等十余部。

端   午(节选)

/ 杨 瑛

退休后,母亲每年端午都亲自动手包粽子,她拿出一个星期挑江米。这件事她只一个人做。

戴上老花镜,把新买来的江米拿出一把撒在茶几的玻璃面上。母亲退休前是统计师,她用统计师的精准把混在江米里面的大米、杂质和不饱满的米粒移到一边,挑出她相中的米。一个粽子里有多少粒米,母亲心里也是有数的。

每一粒米蚕茧一样圆圆胖胖。

我居住的塞北不盛产香软黏滑的糯稻,它的生长是与种谷相同吧。西辽河流域的敖汉旗还保留着古老的农耕习俗。每年春天播种前,农民挑出几种不同的谷子,放进缝制好的布袋,悬挂在水缸沿上。几天后,哪种谷子先发出白玉一样的芽,这一年就选哪种谷子播种。农人们还会去旗博物馆拜一个陶土做的人像,是传说中的巫者或是王者,在几千年前,他曾与神对话,与天地对话,祈求风调雨顺,谷物丰收。农民愿意用老种子,耕种时还用古老的石头农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叫碌碡的石磙,重量正适合这片土地,压上去不松不紧。在他们田地的不远处,有考古学家还原的八千年前红山文化的村落,出土了八千多年前粟的碳化颗粒。农民春耕翻地时,刨出了先民农耕的磨制石器,石镰、石斧、石耜,还有不知道用途的农具,它们不是天然的石头,像去了谷皮的米粒一样被打磨过。

茶几上的江米也是从一把选好的种子开始,一粒米是天地人的合作,道法自然。从春种到秋收,直到扬场时的风,把谷壳稻壳和米粒分开。

一粒米在母亲一圈圈椭圆的指纹里,从玻璃面上轻轻推过去,像是从风吹起的波纹上划过去,相同的路径,不延宕不改变不围困,叮叮冬冬地落在下面的瓷盆里,一粒一粒,像水滴一样有耐心,像落入土地中的雨水一样自然。

刊于《散文》

作者简介

640.jpeg

杨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7届高研班学员。《草原》杂志散文编辑。出版《城市森林的等待》《河流》。作品散见《民族文学》《青年文学》《散文》《美文》等刊,有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及年选选载,曾获“百花文学奖”编辑奖、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

我苦苦思念的母亲(节选)

苏布道

母亲上了火车,我透过车窗叮嘱母亲,路上注意安全,有事一定要来电话。母亲抹了抹眼泪,跟我挥挥手,示意让我们回去。母亲这一走,再也没有来城里。她回老家的第二年因病走了,走得突然,我没有能见她最后一面。我赶回老家时,村里人正准备着出殡的事情。母亲静静地躺在炕上,我抓住她的胳膊,把脸贴住她的脸,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我这样亲近地抱住了她。她用一生等了我的拥抱。

母亲终于躺进了她儿子为她准备的棺木。养儿送终,这也许是母亲此生最如意的事情了。听哥哥说,母亲折腾了一宿,请了医生,抓了药,都没见好转,第二天上午一口气上不来,人就走了。走得如何悲戚,如何安详,我都无法体会,留下的只是我们无尽的悔恨与疼痛。

我坐上母亲回老家乘坐的火车回城。车窗外,东方泛着红光,染红了半边天。眼泪又来了。我知道,我怎么叫她,她再也不会回应我的叫声了,唯有她瘦小的身影与天边连成了一片,送我踏上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一晃几年过去了。一天,我路过以前和母亲一起租住的小区旁边的菜市场,有个阿姨拽住我。她冲我笑了笑,说认得我,问我母亲近况。她说,我给你妈存了好多白菜帮子,一直没见她过来拿。当年,我饭桌上的凉拌白菜,竟是母亲从市场上捡来的。难怪,我一周给她一百块钱的菜钱她都花不完。她一点一点地攒下来,回老家时偷偷塞在我的枕头底下,上了车才告诉我,给我留了钱。

现在,有时我领着儿子去逛商场,石墩子还在,却没有了坐在它上面等着我的母亲。

刊于《科尔沁文学》

作者简介

640.jpeg

苏布道,蒙古族,出生于兴安盟扎赉特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翻译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见于各种报刊。多篇翻译作品入选《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等。出版蒙译汉诗集《大水之声》等。

640.jpeg

2018年通辽首演时主创谢幕

640.jpeg
2019年呼和浩特巡演剧照

由南飞雁参与主创作曲的交响乐《草原意象》,由《奔腾》《婚礼》《传说》《安代》四个乐章组成。这部交响组曲以蒙古族民歌旋律为基础,借鉴西方交响乐创作方法,展现出内蒙古壮阔的交响画卷。四个乐章以不同音乐形象描绘出内蒙古各族人民和谐的生活场景,揭示内蒙古各族儿女的家国情怀与共筑祖国北疆安宁的美好愿望。该交响乐被荣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640.jpeg

南飞雁,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理论作曲专业,内蒙古自治区舞蹈家协会秘书长。代表作有大型原创交响乐《草原意象》(主创作曲)、管弦乐组曲《草原四季》《祖国在我心中》等,曾获内蒙古艺术创作“萨日纳”奖等奖项。组织、策划多项大型舞蹈赛事,并取得“荷花奖”等成绩。

640.jpeg

孙婷 《书香 · 心香》国画

作者简介

640.jpeg

孙婷,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学历,现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驻会干事。美术作品获纪念建党90周年内蒙古美术作品展、内蒙古第五届写生作品展优秀奖。书法作品入选内蒙古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大型展览。

640.jpeg

高萌萌《萌娃乐》雕塑

作者简介

640.jpeg

高萌萌,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现就职于内蒙古美术馆展览陈列部设计组负责人。

640.jpeg

马静  隶书作品

作者简介

640.jpeg

马静,毕业于武警天津医学院,现任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书法作品入展内蒙古书法家协会2015—2017学员作品汇报展,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法作品展、第四届内蒙古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展览。

640.jpeg

杨静《额吉》

作者简介

640.jpeg 杨静,满族。二级摄影师,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中国华北摄影艺术展“金奖”等奖项。


640.jpeg

高阳《走西口》

高阳《吉祥家园》

作者简介

高阳,内蒙古师范大学视觉传达系研究生,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三级美术师。内蒙古文学杂志社事业发展部主任,《草原》杂志美术编辑。有系列剪纸作品《夸河套》被选入《当代内蒙古剪纸作品选》,摄影作品入选内蒙古摄影“新人新作展”。




来源:内蒙古文学杂志社

发表于 2022-3-8 21:20:00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很羡慕她们都有一技之长
发表于 2022-3-9 07:54:29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5-3 16:34 , Processed in 0.0489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