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30|回复: 36

吴久冰 |《专谢前辈阅我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1 08: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引子

我作文纯属业余爱好,一是为自娱自乐,二可为二、三好友提供点廉价的精神消费品。渐渐地,就有朋友不时鼓励我,有时还对我的作文夸赞几句。多数人都有虚荣心,我也不例外。我工作了多半辈子,很少获得组织或领导的表扬,通过作文,忽然获得了一些人的夸赞,我知道这些夸赞与奖金、福利等实惠毫无关系,但心中还是难免沾沾自喜。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中年后,我的作文热情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文章数量渐渐积少成多,敝帚自珍,就放在了手机的收藏一栏;再说,中国人都有给孩子们留下点东西的传统习惯,我也不能脱俗。可是,我一无权,当然不能给孩子留下丁点政治遗产,哪怕是给孩子提拔个股级、科级,我也帮不上任何忙;我二无钱,一辈子,自家日子紧紧巴巴,靠工资生活,下月勉强接得上上月,也就没有余钱在老后给孩子留遗产。鲁迅说,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亲子之心,人皆有之,我也深深地爱惜着自己的女儿,当然也想为女儿留下点什么,想来想去,我可以做到的,只能是把我浅陋的思想变成浅显的文字,然后再变成浅薄的书册,这是我将来留给女儿的唯一。如此,自2007起至今,我先后正式出版了五本书(其中一本与人合著)。

我作文多在手机上写,这样,成文后便及时发于二、三好友,以求及时获得批评指正。特别是有了微信平台以后,我也组建或参予了数十个读书群,少则三、五人,多则数百人。如此,我的每篇作文完成后,便及时发予我以为的读书人,合计大约有一、二千人吧。现在渐渐明白,我以为人家是读书人,那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中国进入当代史以后,唯物主义独占鳌头,唯物就是拜金、拜物,猪马牛羊都是唯物者,唯物就是食色性也,就是纵欲到底,就是丛林法则。另外,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和运动还是社会的主流,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渐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如此,无知、反智才光荣,读书、知识反而成为了反动、落后的标签,所以,成年人不读书才是常态,读书反而会被讥为病态。反右、文革已为以上论断做了最好注解。

我的读书与作文便是有病的最好例证,一则我真有病----神经衰弱,常常夜不能寐、黑白颠倒,多种方法尝试过均无效,偶然间夜间看书,读书累了,书一撂下,倒头便睡,一觉竟至天明,此后,屡试不爽,于是,夜夜读书竟成了我的安眠药。读书多了,难免有些胡思乱想,怕忘掉,就连夜写,写完后,睡得更香。这样,也就有了我那些影响许多人晨睡的所谓文章。文章写完后,发不发,发给谁,确实只是我的事;看不看,那已是别人的事,用不着我操心。我大体也清楚,我的微信朋友,与中国社会人群的构成大体差不多,城里的、乡下的、当官的、打工的、敲鼓的、吹号的、帮腔的、定调的、驾辕的、拉套的、搓澡的、捏脚的、倒彩的、叫好的、房上的、地下的、铡草的、喂马的……等等,多数人,各有各的营生,各有各的生计,谋生是多数人的刚需,人家凭什么耽误时间去读你那些无助升官发财的劳什子?这样,多数发出去的作文如石沉大海,我以为是正常情况,偶尔有人点赞,我就如收了红包,倘有人还花时间点评几句,于我则如发了一笔横财。

我的书,绝大多数是赠送出去,许多受赠者并不熟悉甚至不相识,如同一饭桌,许多人都是一面之交,我赠书,当然不能只赠桌上的熟人而不赠生人,那样也不合礼仪。如此,我赠书,就如某些单位搞福利分苹果一样,所在范围人人一份,许多拿到苹果的人并不一定认识为苹果买单的人。所以,拿到我赠书的许多人不知作者是谁、不读该赠书就太正常不过了。

如此,能有认真读我书的人,才是我作文的真正动力。作文,看似是作者自己一个人的事,其实,作者写作每篇文章时,胸中无不装着一个个鲜活的读者,所以,文章其实是作者与读者互动的结果。就如生孩子,看似是女人一个人的事,其实是男女二人合作的结果。又如完整的太极,也是由阴鱼与阳鱼互补的结果。所以,读者才是文章的重要成因,好读者才是文章作者的上帝。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我的读者群从年龄分布来看,由小学生至八十多岁的长者均有。

小学生多是家中亲属,我总觉得,赠书可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来看,得书者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还在村里种地,如此看,考上大学的大概与我的书关系不大,种地的也不一定是因我的书而厌学,我的书,对孩子们,不过也就是一缕空气、一杯水、顶多一钵粥而已。

中青年读者也不少,不过多数都忙于生存,客观上也顾不上读我那些闲章。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成为了我作文的忠实拥趸。

八十岁以上或八十岁左右的长者,多数倒成为了我的忠实读者,他(她)们或认真阅读、或真诚点评,这真让我感动。

我今年六十岁,八十岁左右尤其是八十岁以上的人,无疑是我的长者。

当然,对我的所有读者,我都要表示感谢。不过,依中华文化敬老的传统,在此,我想专门感谢一下我这些长辈的读者。



1.png 2.png


上图 我的前辈读者父亲、母亲   

我最早的长辈读者应该是我的父母亲大人。

从狭义的文学创作角度讲,我的作文起始应在2005年因身体健康原因辞去公职以后。吃公家饭时,尤其是公务员,计划、总结、讲话、报告等公文才算正经文章,其余诸如诗歌、散文、小说不过就是歪门邪道。甭说写,公开看书都得在指定范围内,公务人员指定阅读范围,似乎没有文学作品,倘有,也不过是对政治概念的形象图解。

辞职了,不知为什么,文学的火苗在我的心头一下子就点燃。家乡的那些人和事便常常涌现在我的心头。大概在2007年,我在新浪网站开通了“吴久冰博客”,所写内容多是家乡的人和事,如《吴喇嘛》、《老挠》、《万万》、《六哥》等作文,家里便有人将这些作文念给父母听,父母听后频频点头,他们说,写的都是真的。父母亲听我的博客文章甚至上了瘾,每有晚辈去看望他们,他们就让晚辈给诵读我博客里的文章,特别是那篇《梦绕老母煮饭香》,父母不止听了一遍。有了父母亲的鼓励,我写作的劲头就更足了。别人出钱、出力孝敬父母,我是以作文孝敬父母,真是省力又讨好。

2007年,我的第一本书《吴久冰诗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后,我第一时间送到父母亲家里。父亲粗识字,他翻开我的书,不知看清没看清,就连声赞道,写得好,写得好……母亲不识字,她摩挲着书的封面,轻声说道,书上画的这个人真像你,我赶紧告诉母亲,封面上画的这个人就是我,画我的人,可是中国出版界封面装帧设计的大家哪,这个人叫张守义,我还是专程去北京拜访过人家。母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画的好,画的好……

待我第二本书《吴话可说》(华龄出版社)于2011年年底前出版时,父亲已于当年5月份因病去世,所以,我在该书的扉页上特别印上了“谨以此书献给父亲在天之灵”。在这本书里,我选编了父母亲听读过多遍的那篇作文《梦绕老母煮饭香》。我打开新书,蹲坐在母亲面前,亲口又为老人家诵读了一遍《梦绕老母煮饭香》,母亲未吱声,她默默地擦了擦湿润的眼角,然后轻声地说,你大(父亲)要是没走,还能看到这本书。

令人遗憾的是,母亲也于2018年1月份,在睡梦中无疾而终,享年84岁,与父亲的寿数相同。我尊敬的一对老读者就这样悄悄地走了。我相信,冥冥之中,父母亲一定还在关注着我的每篇文章、每一本书,所以,我宁可不作文,倘作,就绝不胡言、谎言,我不能丢祖先的脸。



3.png 4.png


上图 前辈读者岳父、岳母中年时

现在,我的读者中年龄最长者应该是我的老岳父。老岳父生于1935年1月份,已近87周岁。岳母生于1936年,至今已满85周岁。今年7月底,我的又一本散文集《老屋》(团结出版社)出版后,我及时将新书送给了岳父母。未过几天,妻子看父母亲回来,高兴地对我说,爸爸、妈妈轮流着读你的《老屋》,他们都说里边的文章写的挺好的。我不过是消遣时光随便摆弄些文字,竟然被八、九十岁高龄的老岳父、老岳母认真阅读,而且轻易不夸人的老人还为我的作文点了赞,当然让我高兴。那天,我去岳父母家,聊天中又谈到了《老屋》,岳母又轻声地说了一句,写的不错。我心中暗忖,不图别的,就图让岳父母晚年高兴,我也要继续写、认真写。

前些天,听说岳父母已通读完了《老屋》,这可是一册二十多万字的书哪,我真是佩服二位老人的刻苦精神。读完《老屋》没关系,咱家女婿继续上新“货”。今年11月份,我的再一本散文集《冷月亮》(黄海数字出版社)如期出版,我想到的第一位赠书对象便是岳父母大人。应该说,除了作者本人外,岳父母是《冷月亮》的第一读者。

家有长寿的老人是福,家有能读书的长寿老人更是福。



5.png


上图 卞祖善老师

6.png 7.png 8.png

上图卞老师所赠部分图书及音像制品

我的前辈读者中,要论名人,当然非卞祖善老师莫属。卞老师是中国乐坛名副其实的著名指挥家。卞老师生于1936年1月份,现在是2021年12月下旬,再过两周,卞老师就满86周岁了,可喜的是,老人家不仅身体硬朗,而且,思维还如年轻人一般敏捷。前些日子,卞老师还对我的作文提出非常好的修改意见,真是当之无愧的老师。


说来真是幸运,卞老师这样的大家与我这样的普通人能够成为忘年交,这像是上帝专门的安排。那是上个世纪与本世纪交接的年末,我与同事杨先生从包头坐火车去往北京公差,为便于休息,我俩就在软卧车厢包了一间包房。火车快开时,列车长领着一位长者来到我们包间,与我俩商量,可否再安排一位乘客,列车长和长者都很客气,我和同事就同意了。列车启动了,天色还早,长者端坐一侧,我和同事坐另一侧。我望着眼前的长者十分眼熟,便回忆着在哪里见过。哦,想起来了,与《包头日报》头版图片新闻里的那位老人太像了,照片里的长者是指挥包头新年音乐会的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先生。我斗胆问,您是不是卞老师?长者微笑到,你怎么知道?我答,我在《包头日报》上见过您。长者说,是的,我是卞祖善。我们才知,卞老师匆忙返京,是次日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重要公务活动,大意是,中国时任最高执政者要亲自接见相关方面的杰出人物代表,卞老师是指挥方面的代表人物。卞老师很健谈,我与在座人熟悉后,也可是半个话痨。一路上,我们与卞老师相谈甚欢,就这样,我与同事杨先生便成为了卞老师的粉丝。下车分手时,我们互留了电话,并相约,在卞老师方便时,我们去府上拜访。几日后,我与同事专程去了卞老师家,当时,卞老师家还住在北河沿大街边上的一处平房里,我们去时,卞老师面前正摊着一大堆乐谱,看来,老人家还在工作。这次,还见到了卞老师的夫人李寿香女士。从此,开始了我与卞老师二十多年的忘年交。后来,我及家人与卞老师全家人都熟悉了起来。

我每有新书就及时赠予卞老师,以求批评指正。卞老师每有新作也赠我,以供我鉴赏。迄今为止,我收到卞老师的大作有《乐海管蠡》、《乐海回响》、《交响乐欣赏》(与女儿卞正兰合著),卞老师还赠我一些与他本人有关或与音乐有关的影(音)像制品,如《乐舞人生:卞祖善八十感怀影集》、《红色娘子军.选曲》(卞祖善指挥)、《2004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等。

我与卞老师很早就互加了微信,我每有新作文,第一时间便发予卞老师,以求批评指正。卞老师对我的作文常予鼓励,有时还提出重要的修改意见,如2021年8月3日,我发出《达茂读草偶得》(四首),之一 ‘益母草’首联“花果叶茎皆可药,全心全意为人民”,卞老师建议改一字“全心全意为黎民”;之三‘锦鸡儿’尾联“夏末秋初凉意起,不学李煜泪沾襟”,卞老师建议改为“笑看李煜泪沾襟”,卞老师虽只改动一、二字,但诗的意境一下子就有了质的提升,我将卞老师的修改意见悉数采纳,修改后的作文发出去,果然受到了许多读者的点赞。古有“一字千金”之说,今卞老师帮我改动三个字,我当还报卞老师三千金才对,虽然,我无三千金回报卞老师,不过我可以再认真作文三百篇,以回报卞老师予我的关心鼓励。

前日(2021.12.19),我发出作文《感谢有人读我书》,文后转发了朋友魏山虎先生的大作《“热”眼旁观〈冷月亮〉》,作文发出后不久,便收到了卞老师的手机来信,信里充满了一位长者对晚辈的关爱与鼓励,更有卞老师博大胸怀的流露,在征得卞老师同意后,我将卞老师的来信全文抄录,或许,卞老师的来信会使我的作文由丑小鸭一下子变为白天鹅。

久冰:

你好!


“久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好一个“我以我血荐文章”!


鲁迅当年从一个读者手中接过带体温的银元时,内心为之震颤:“我的思想可不能毒害了这样的青年!”


鲁迅还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


久冰的文章源自生命,源自自然,源自社会,源自生活。是有血有肉的,是一个时代的素描和特写。是面对老百姓的倾诉。引起读者(如山虎先生等一众)的共鸣和感慨乃情理之中。


我们在感谢久冰原著的同时,亦向山虎先生这样的读者致敬,后者的感言,彰显了原著深刻的社会意义所在。


卞祖善


2021年12月19日


于北京

谢谢卞老师,您的鼓励,是我认真做人、作文的重大动力,为了不辜负您的期望,我当更好地做人、作文。



9.png

上图 李冠兴院士


在我的长辈读者中,单从阅读我的文章来说,这位先生应是我的“一篇师”。他便是我原先在二0二厂核元件筹备领导小组上班时的老领导、后为中国工程院士的李冠兴先生。李先生是该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我是领导小组成员,具体工作岗位相当于领导小组下面的办公室主任,在李先生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020年7月份,我写了一篇以二0二厂老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情况为内容的文章《大师云集俱往矣》,其中写到了李冠兴院士,因李院士的众多科研成果、对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重大贡献,不是我这个外行能说清楚的,我便采取了走捷径的办法,从“百度”上搜集了相关内容直接釆用。文章发出去后,很快有上万人点击阅读,大概是一些老知识分子的遭遇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吧。很快,接到了二0二厂主管宣传工作领导的电话,对文章中涉及到李院士专业技术成果的部分提出删改意见,并且说,这篇文章李院士看了,总体感觉不错。言下之意,他提出的删改意见就是李院士的意见。我便遵照李院士的意见,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删改。分管宣传的这位领导,其实也是我在二0二厂工作时就结识的朋友,他在电话里说,他在北京刚见过李院士,最近身体有些不太好。我还说,方便时去北京看看老人家。


哪曾料到,2020年12月1日,李冠兴院士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让我惭愧的是,我那随手写的一篇小文章,竟打扰了病中的李院士。李院士,一路走好!您是对国家国防工业做出大贡献的人,人民不会忘记您,您曾经是我的直接领导,而且还是“一篇师”,我当然会记得您。



10.png


上图 吴祥林先生


我的另一位前辈读者,八百年前我们还是一家人呢,老人家也姓吴,全称吴祥林。那天在小区院里相遇,我问老人家高寿,吴先生答,1939年出生,83啦。说起来,我与吴前辈还曾经在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同事过一段时间,我于1996年到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任副主任,吴前辈当时为管委会的总工程师(现已不设这一岗位)。1999年,吴先生从稀土高新区管委会领导岗位上退休,之后,我们便很少见面了。


再次相逢吴前辈,已是2005年底,我从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病辞,回到包头的家里养病,吴前辈与我同住一个小区,他是退休的闲人、我是病休的闲人,在院里就经常遇到,互致问候,并未深谈。这时,他六十多岁,我四十多岁。


在做同事时,我们经常一起开会,也各自发言,所以,彼此也算了解。吴前辈是那个年代老知识分子的典型模式,工作敬业认真,有时甚至较死理,不懂变通,不谙潜规则,逢人客气,几乎不会说脏字,衣服整洁,走路身板笔直。退休了,吴前辈与先前的样子还是差不多。吴前辈说,退休后,其作息时间还是满规律的,走步,买菜,看书,练习毛笔字,有时还写点儿东西。


再后来,我身体略好后便开始打工,挣人家的工资,当然就得中规中矩上班,这样,我与吴前辈就很少见面了。再一次见面时,吴前辈说已七十多岁了,可不嘛,我也五十多岁了。


今年年初再次相遇时,吴前辈说自己已八十多岁了,我今年正好六十岁。看着吴前辈有要聊天的意愿,我便站定倾听。吴前辈说,你发在开发区群里的文章我都认真拜读了,写的不错,我这才知,这位八十多岁的前辈竟也是我的读者。我赶紧真诚地表达道,还请前辈多批评指正。


吴前辈还向我诉说了自己的一些烦恼。老伴已经去世了,一位八十来岁的老人独居,子女们当然不放心,就给吴前辈雇了一位全保姆。保姆有时也陪吴前辈散散步,院里就有人误解为吴前辈又急着找了后老伴,更有好事者风言风语、指指点点。我劝慰道,您别信那些邪,坦坦荡荡地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让保姆搀扶您走,让他们去说吧。我又补充道,我和妻子始终认为您是一位难得的、受人尊敬的长者。我还感谢了老人对我作文的认真阅读。


之后,我收到了吴前辈的微信,云:有时,你发在群里的文章我打不开,我还以为你对我产生了误会,将我屏蔽了。我连忙回信,文章有时打不开,那不是我在管,是网在管。以后,每篇文章我都单发您,便于您及时阅读。


又几日,我在楼下碰上了吴前辈,我赶紧上前打招呼,您稍等片刻,我上楼为您取一册我新出的书《老屋》。我将书递到吴前辈手中时,吴前辈连声说谢谢…我听得出,吴前辈的致谢是真诚的。


吴前辈,哪天相遇时,我再赠您一册才出的书《冷月亮》,请您批评指正。



1234.png

雷老师能够阅读我的书,真还有点偶然性。至今,我也没见过雷老师的面,我只知道老人家大名叫雷功伟,现居湖南省长沙市,职业应属专家级外科手术大夫。

我爱人喜欢外出旅游。那次应该是随团北欧行,雷老师夫妇恰与我爱人一个团,因为能说得来,就互留了电话,回国后互相也时有联系。雷老师夫妇给我爱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家里闲聊时,爱人有时还提起雷老师,总是赞许的口气。

今年年中时,我的新书《老屋》出版了,雷老师大概是网上得到了消息,于是,通过我爱人搭桥,我与雷老师就成为了未曾谋面的微友。在互相网聊时,我才得知,那次北欧行,雷老师夫妇与爱人聊天时,大概提到了我,从此,雷老师就从网络上关注起我的动态、特别是我的文章来。我在不同平台上的文章,雷老师几乎都已记得滚瓜烂熟。这不禁令我汗颜,我何德何能,竟然让一位长我二十多岁的老者关注。

雷老师以一个长者的慈厚风范,对我多有表扬、鼓励,特别是对我的作文,大加赏赞。有雷老师这样的读者阅读,我那些作文就没有白写。

我要了雷老师的电话、邮址,将《老屋》及时邮递。《冷月亮》出版后,我也给雷老师及时寄出。

雷老师是个有心之人,老人家竟然花费不少时间、动用不少社会资源,为我复印装订了几套市面上少见的大厚书。我算半个读书人,雷老师寄我的书都是书中珍品,得书后,我便将书置于床头,不时翻阅,尤其是扬继绳先生的两厚册《墓碑》,看得我惊心动魄、心潮起伏、泪如雨下。

互加微信后,我就把我的作文及时发予雷老师,雷老师有了读后感,总是及时发我。而且,雷老师自己也偶有创作,以我这个业余作者的眼光,雷老师的文章可称大作,文章立意深刻、情感饱满、爱憎分明、文笔流畅,且不时有惊人之语。

所以,我与雷老师已互为对方的忠实读者。雷老师戏称,他是铁杆冰粉。我要告诉雷老师,我是您的忠实雷粉。

雷老师多次邀请我去长沙一游,我期待着。

雷老师,待疫情控制后,我和爱人一定会去长沙拜访您夫妇二人。在这里,也邀请雷老师夫妇方便时来内蒙古大草原看看,我和家人陪您一起看草原。



在我的前辈读者中,还有一位素未谋面的冯阿姨。

冯阿姨年届八十能够成为我文章的读者,桥梁是老人家的女儿杜建平女士。杜女士是我在稀土高新区工作时曾经的同事,后来,成为了我作文的“铁杆粉丝”,她对我的每篇文章都认真阅读且多有褒奖。杜女士还亲自参加了我于2011年11月份举办的《‘吴’话可说》首发式。在《老屋》、《冷月亮》陆续出版后,杜女士又与其它几位我的读者,先后举办了小范围的新书出版庆祝会,令我十分感动,这样的读者,当然是我赠书的首批人选之一。我出版的各样新书,都在第一时间赠予了杜女士。


我听杜女士说,冯阿姨曾是老师,平时就酷爱读书,有时,女儿的供书速度都赶不上老人家的阅读速度。偶然间,将《老屋》呈送老人,没想到,老人家一开卷就没有停下来,竟逐篇通读了《老屋》,而且还点评到,《老屋》里文章接地气。一册普通的书,竟能被一位八十高龄的长者通读,而且还有自己独到的读后感,这于作者,远胜于任何物质奖励。后来再遇杜女士时,她说,《老屋》读完了,怕老人阅读断顿,于是,从网上购买了莫言的新作,冯阿姨读后也觉得好。如此,在冯阿姨眼里,《老屋》与莫言的书一样好,这当然让我心中窃喜。作者与自己的作品,就如家长与孩子,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所以,一个孩子好不好,不能听家长的鉴定,而要听听邻居的评价。冯阿姨就是《老屋》的邻居。


待《冷月亮》新书到来后,我甚至比杜女士还急切,想尽快将《冷月亮》呈于冯阿姨检验。《冷月亮》送出后,我提心吊胆了好几天,我既盼又怕地等着冯阿姨的读后感。几日后,再见杜女士时,杜女士反馈到,冯老师已读了《冷月亮》中的几篇,老人说,《冷月亮》中的文章也挺好。谢天谢地,谢谢冯阿姨,有您这样的读者鞭策,下一本书,我更不敢怠慢。



上面提到的几位前辈读者,均在八十岁以上,我称他(她)们为老前辈。

我还有几位将近八十岁的前辈读者,我称他们为小前辈,我想选择令我感动的一、二位与朋友们分享一下。

一位是云春霖先生,今年78岁,再有两周就79岁了。云先生与我家也在同一小区居住。我不知云先生从何处得知我出版了《‘吴’话可说》,且有好评。云先生是先熟悉我家女主人的,他询问道,哪里可以买得到《‘吴’话可说》。妻子反馈予我,我们几乎同时脱口而出,赠送云先生一册。云先生拿到《‘吴’话可说》后,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从云先生的言谈举止观察,他的身份不像一个知识分子。云先生喜种植,他家窗前的草坪里,种满了各种鲜艳的花木,每每夏天,云先生家窗前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后来,我得知,云先生正是牛晓东的岳父,牛晓东曾经是我在稀土高新区工作时的同事。我与小牛聊天时得知,云先生确实就是一位凭手艺吃饭的普通职员,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正是这样一位普通劳动者,在退休后还能坚持阅读,而且,对不同的文章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云先生不仅让我感动,甚至有些让我佩服了。


《老屋》出版后,我和妻子共同想到的第一读者就是云先生。于是,妻子专门在院里散步多圈,等待遇见云先生,然后好赠书。果然如愿以偿,很快就遇到了云先生,《老屋》终于落到了云家。



另一位读我书的小前辈是刘柱先生。虽然,后来刘柱先生成为了身价数亿的富翁,但我还是习惯称他为刘师傅。


我于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二0二厂总调度室。当时,刘师傅在总调度室下面的军品科当副科长,我在总调度室下面的调度科当科员。总调度室开全员大会时,我们就在一起,这样就熟悉了,我称他刘师傅,他称我久冰或小吴,至今亦然。


刘师傅可谓二0二厂的传奇人物。刘师傅出生于1944年的老东河,自幼家境贫寒,这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1960年,他考上了包头轻工技校,1964年毕业分配至二0二厂二车间,1968年,年仅24岁的刘师傅就被选举为二车间的副主任,在老百姓眼里,刘师傅也算领导级的人物了。


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国营企业二0二厂,当时的口号是“保军转民”。二0二厂的转民项目之一便是与香港华源集团、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共同合资组成内蒙古包头华源汽车出租公司。华源公司从筹备到组建,刘师傅都是直接参予者,而且被任命为华源公司的首任总经理。这时,才显示出刘师傅的商业天才,很快,华源公司就成为了二0二厂二级单位中的第一赢利大户。当时,银灰色尼桑车是包头市的一大风景,华源公司员工人人身着咖啡色皮夹克,是二0二厂的一道风景线。


二0二厂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这里也有。1996年,已53岁的刘师傅被迫辞去公职下海。先在包头晨旭汽车修理厂打工,我记得还去那家不起眼的小店看过他。


1998年,刘师傅决定自立门户自己干,于是成立了包头信得惠公司,主业还是汽车销售及维修。刘师傅立意很简单,以诚信得实惠。没用几年功夫,信得惠公司就成为了包头市乃至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汽车销售、维修的龙头企业,常态下,信得惠公司年均向国家缴税四千余万元。刘师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刘董事长。


2011年,我自费出版《‘吴’话可说》时,刘师傅予以了鼎力支持。由此,刘师傅也成为了我作文的忠实读者。


前些日子,我将《老屋》赠予刘师傅,刘师傅还是那么谦虚,一定认真拜读。我赶紧回应到,请刘师傅多批评指正。


《冷月亮》出版后,我想约刘师傅当面赠书,刘师傅说,肩肘炎犯了,身体实在不方便。


刘师傅,待你身体好后,我以《冷月亮》表达我的热心肠。

我之所以专题感谢前辈读者,是因为我从他(她)们身上看到了那么一股正气、清气,无论做事、读书,他们都有那么一种诚恳、认真的精神。


诸位前辈,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2021.12.21







发表于 2021-12-21 09:44:34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21 10:33:15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通俗易懂的文章普惠众生。
发表于 2021-12-21 14:33:34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5-8 21:16 , Processed in 0.0483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