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50|回复: 15

内蒙“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将军之子的牧民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9 14: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1.jpg

6月29日上午,廷·巴特尔被颁授“七一勋章”。

廷·巴特尔,蒙古族,1955年出生于呼和浩特。父亲廷懋是新中国授予的内蒙古最早的4名少将之一。

1974年,19岁的廷·巴特尔高中毕业。

那时,父亲的“牛棚”生活已经结束。趴在父亲用过的军用地图上,廷·巴特尔的手指指向了地处浑善达克沙地——锡林郭勒草原深处一个叫萨如拉图雅的偏远的嘎查。他知道,蒙古语“萨如拉图雅”是月亮的意思,多美呀!

可姨父对他说:“别去那个地方,我在那里打过土匪,那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地方。”

“那正好,我去了,就不回来了。”廷·巴特尔平静地说。

“去吧!年轻人多吃点苦有好处。”父亲的鼓励坚定了廷·巴特尔的决心。

谁也没有料到,那个晚上近乎随意的那么一指,竟决定了廷·巴特尔的一生。

1974年7月,廷·巴特尔和40多名知青一起,怀着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插队。

大草原不仅广袤,而且美丽、宁静,让廷·巴特尔的身心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展和快慰。

尽管生活的艰辛、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都出乎意料。但草原的博大,牧民的宽容,抚慰着廷·巴特尔的心灵,让他体会到了人间最纯真的情感。

牧民对这些插队青年实在是太好了,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们吃,把自己的皮袍脱下来给他们盖。

廷·巴特尔对自己说:“牧民对我的好,一定要报答!”

报答的心情化作了实际的行动。打草,放羊,剪羊毛,种树,开拖拉机,廷·巴特尔样样干得起劲,样样干得出色。

不知不觉中,廷·巴特尔成了全嘎查40多名知青的“头儿”,并先后担任农场负责人和林场场长,成了牧民们喜爱、信赖的“知青巴特尔”。

1976年,21岁的廷·巴特尔由于表现突出、工作出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知青大返城。

廷·巴特尔的父亲廷懋出任内蒙古军区政委、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负责落实政策和知青返城工作。

人们都说,有老子当靠山,第一个走的准是廷·巴特尔。

廷·巴特尔明白大家的心理,嘎查召开知青大会,他站起来只说了一句话:“谁有指标谁可以走,没有指标,我的让出来。愿意留下来干,我领头;要走,我把最后一个送上车!”

最后,其他知青都返城了,廷·巴特尔一个人留在了草原。

廷·巴特尔坚持留在草原,自有他的道理。

一年春节,已经当上副嘎查长的廷·巴特尔回呼和浩特探亲。母亲看着皮肤黑红的儿子,心疼地说:“巴特尔,我和你爸都老了,你回来吧,回到我们身边来。”

廷·巴特尔对母亲说:“我不能回来。回城我是文盲,在牧区我算是有文化的人。再说,我一走,牧民就哭。”

“要不先把户口迁回来,你什么时候想回来再回来。”

“那怎么行呢!我已经是牧民了,得生活在草原上。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

母亲对廷·巴特尔留在草原的理由将信将疑,她要亲自到草原看看究竟。

百闻不如一见。到了萨如拉图雅嘎查,老人家才真切地感受了牧民对廷·巴特尔的依恋之情。打那以后,老人再也不提回城的事了。

廷·巴特尔留在了草原,牧民们开始为他张罗婚事。1981年,廷·巴特尔和一名蒙古族姑娘结婚。

因为工作出色,嘎查奖励巴特尔一匹带小马驹的母马,他用这匹母马换了一顶小蒙古包,这便成了他们的洞房,成了他们的家。

母亲从呼和浩特赶来,看着那一顶破毡房和两双筷子、两个碗的家当,心疼得落了泪。廷·巴特尔却笑着安慰母亲:“没啥,别的牧民也是这样过来的。”

牧民们见廷·巴特尔在草原安了家,都打心眼里高兴,并公推他当领导。

1983年,萨如拉图雅嘎查举行嘎查长换届选举,廷·巴特尔差一票就获全票,但参加会议的牧民们不干了,他们拍着桌子大声喝问:“谁没投廷·巴特尔的票?有种的站出来!”

原来,是廷·巴特尔想推荐更年轻、更有文化的人当嘎查长,所以没投自己的票。

当年,萨如拉图雅嘎查开始推行草原畜牧双承包制。

作为嘎查长,廷·巴特尔把嘎查的1.4万头(只)自留牲畜和数万亩草场分给每户人家,把没人要的草场和牲畜留给了自己,队里的棚圈、马车、拖拉机等财产,全部分给牧民,自己一样没要。他成了全嘎查最贫困的人。

拥有了自己的草场和牲畜,有的牧民辛勤劳动,日子越过越好,但也有一些牧民靠天养畜、粗放经营而坐吃山空,贫富差距扩大。与此同时,随着牧民牲畜数量的增加,草原出现了严重退化。

“得告诉牧民,自己的家究竟应该怎么当。”廷·巴特尔着了急。他苦口婆心劝说牧民“牲畜不是命根子,草原才是命根子”“不能一味靠增加养殖数量来提高收入”。但应者寥寥。

“先做出个样子,给大家看,有亏就自己先吃。”他对自己说。

1986年,廷·巴特尔首先卖掉了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进行封育。第二年打下了9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看到了围封轮牧的好处,纷纷向他学习。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为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

为了进一步恢复草原生态,1998年,他又把自家几百只羊全部卖掉,改养牛,并根据当地的草场情况,提出了牧民们听得懂、能信服的“蹄腿理论”:

“一头牛的收入顶不顶5只羊?”“养一头牛省事还是养5只羊省事?”“一头牛4条腿,5只羊20只蹄子,哪个对草场破坏大?”

他不厌其烦地向牧民做工作,让大家了解到“减羊增牛”的好处。与此同时,他带头引进优质牛种和本地牛杂交,在“少养精养”思路下实现了恢复生态、增加收入的双赢目标。

2003年,廷·巴特尔自掏腰包建起牛业公司,并承诺“公司赔了算我自己的,赚了都分给牧民”。2018年,公司解散,他把公司的235头牛和16万元全部分给了牧民。

在廷·巴特尔的带动下,萨如拉图雅嘎查绝大多数牧民都调整了牲畜结构和养殖模式,人均纯收入从40多年前的40元增加到2018年的1.88万元,草原植被覆盖率和牧草高度明显提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双赢。

2018年6月,尽管很多人不愿意,廷·巴特尔还是选择从嘎查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将嘎查工作交给了年轻人。

“退休”后的廷·巴特尔除了忙活牧场上的事,还向牧民传授自己养畜、种草、种树的经验。还喜欢将自己每天劳动生活的点点滴滴,拍成照片或小视频。

廷·巴特尔说,我是“草原的儿子”,我的青春就应该留在这里。

来源:新华社、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青年网


发表于 2021-11-29 09: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2 00: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2 15: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2 17: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21-12-2 18: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21-12-3 06: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8 10: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4-26 12:43 , Processed in 0.0485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