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75|回复: 5

包头东河槽沿岸留存着两座清代的龙王庙,它们有着怎样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0 09: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探寻东河槽

二十一

名山胜景,总免不了寺庙或道观掩映其间。

作为老包头“八景”之首的转龙藏,自然也不例处,建有一座龙泉寺。

相传,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土默特部大喇嘛阿乌万曲木(宏道禅师)云游至转龙藏,见到这里河水蜿蜒、泉流淙淙、草木葱郁,又恰有几头鹿到此饮水嬉戏,深以为吉祥之地,遂在这里结庐修行。

小屋虽然逼仄,也要有个名目的。起初,宏道禅师有意将其命为"鹿野",以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当年在鹿野苑初转法轮的佳话,也契合这片鹿群出没的胜地。然而,又觉得有些唐突,有点儿僭越的嫌疑。最终,因山脚下博托河(东河槽)蜿蜒如龙,屋旁又有泉眼数处,称为“龙泉寺”。

当时,老包头还有一座龙王小庙,隔着博托河,与龙泉寺斜对。龙王小庙的住持,是从山西省河曲县逃荒而来的刘姓老人,年近花甲,却精神矍烁。龙王小庙也很简陋,不过是一座低矮的小土屋,供奉着山西人普遍信仰的“五爷”(东海龙王的第五个儿子,祖庙在山西五台山)。洒扫奉香之余,刘姓老人还伺弄着几亩菜园,作为生计来源。

刘姓老人常带着几把蔬菜去探访宏道禅师,论些禅理、谈些俗事,情谊倒很相投。

相中这片土地的,不仅是修行之人,“走西口”的难民也在附近垦田灌溉、挖窑洞垒土屋、再养些猪羊鸡犬。十数年间,竟把一处清幽之境,变成了市井村落。

终于,喜欢清静修行的宏道禅师耐不得这般嘈杂,想要另寻佳地。临行之前,他前往龙王小庙,与刘姓老人话别,并将曾经修行的小庙,托付与他。

从此,龙王的神像也就迎进了龙泉寺,恰好应合了寺名之中的“龙”字,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走西口”的农民很是勤勉,干活不惜力气的。短短数年,就把老包头荒草萋萋的塞北景象,耕成了阡陌纵横的田园风光。

田地多了,风调雨顺的愿望就更为迫切了,龙王庙里的那位龙王便很难照顾周全。于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一座龙王庙筑起了根基。它坐落于北梁之上的瓦窑沟,与先前的龙王庙遥遥相望,被称作“北龙王庙”。因此,早先的龙王庙也就称为“南龙王庙”。

不但人喜欢热闹,就连神仙也喜欢扎堆的。道光中期,西脑包也建起了一座龙王庙。

小小的老包头,单是龙王庙就有三座,如果再加上转龙藏龙泉寺里的龙王像,恰恰凑齐了“四海龙王”之数。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龙泉寺也迎来了新的气象。

清代《转龙藏碑记》所载:“旧虽有庙一间,奈屋小不足以展灌献,地狭不足以舒跪拜,且无乐楼,又何以为优人歌舞之场?”

于是,“乡总等慨然共议,阖镇募赀,计获四千余金。所建正殿五间、东西配房十间、钟鼓楼两座、乐楼一座、山门一所,山冈上又有玉皇阁一座,所塑龙王、山神、土地、河神、风神、药王孙祖师。”
640.png
民国时期的老包头明信片:俯望龙泉寺
640.jpeg
龙泉寺山门(阴山小虫摄于2018年4月)

自此之后,转龙藏与龙泉寺便成为老包头的胜景,凡是过往此地的名人,无不登临瞻仰。

1934年,著名女作家冰心(谢婉莹)探访包头,曾在《平绥沿线旅行纪》中写道:“少憩后即到城东门外之转龙藏,即龙泉寺。寺系龙王庙,树木葱郁,风景清幽。”

2009年,由包头市文物管理处编写的《包头老城》,则有着更为详细的叙述:

转龙藏龙泉寺,位于东河区东门外,东河槽东岸山坡台地上,地名“转龙藏”。清雍正四年(1726)兴建,称小龙王庙。地势南低北高,山坡平缓,水源充沛,土层厚积,适宜树木生长,水质优良,曾供市内商民饮用。西侧有东河(又称博托河),自北向南流入黄河,寺北(疗养院北)有新石器时代遗址,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片形胜之地。风光秀丽,寺隐绿丛,龙泉寺曾被列为包头旧城“八景之一”,享誉中外。当初,南龙王庙(位于东河区南河槽之西,康熙五年以前建庙)住持选得此址,建此小龙王庙作为属庙。龙泉寺建筑风格与南龙王庙非常相似,只是用地范围更广,建筑多,内容丰富,子庙规模大大越过了母庙。包头气候寒冷,干旱时候居多,清代“走西口”至此的农民,在今河东村落户农作、种菜谋生,对“风调雨顺”的企望更是有一番迫切心情,建龙王庙以求天助。河槽之东有河东村,是包头旧城发祥地之一。龙泉寺处在园林美景之中,是老包头对外的形象代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该建筑是内蒙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640.jpeg
俯望龙泉寺(阴山小虫摄于2015年2月)
640.jpeg
俯望龙泉寺(阴山小虫摄于2018年4月)

如今,转龙藏龙泉寺早已辟为包头市革命烈士陵园。

如此庄严肃穆的地方,当然是大门紧闭,严禁游客的。

我唯一得以进入龙泉寺的机会,是随同徐道长,他的爷爷是位老革命,骨灰安放于这座烈士陵园之内。

其实,许多年前,在东河铁西附近的缓坡之上,新建起了一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颇大,纪念碑雄伟高耸,数里之外便可看到。此处,视野开阔、阳光和煦,算得上是安息佳地。不知为何,它却一直空空荡荡,最终变成了市民游园。而拥挤在龙泉寺的烈士遗骨,昼夜封闭在狭小黑暗的大殿之内,难见天与日。
640.jpeg
640.jpeg
转龙藏龙泉寺
640.jpeg
640.jpeg
铁西陵园

给烈士们一个放风的机会吧,将他们迁葬到铁西陵园,让忠勇之魂能够自由翱翔在光明与广阔的空间。

也给龙泉寺一个重生的机会吧,让古老的建筑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也让清彻的梵音再次缭绕在山青水秀的转龙藏,悠长而悠远……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09: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二十二

与转龙藏龙泉寺隔着博托河(东河槽)斜对的,是它的母庙南龙王庙。

始建于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的龙泉寺,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岁月沧桑;而始建于明朝末期(即蒙古阿勒坦汗时代)的南龙王庙,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甚至比清代城墙还要早三百年,是包头老城之内最古老的宗教建筑。

2006年9月,南龙王庙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据清代《重修南龙王庙小记》和《包头城内南龙王庙碑文》记载:南龙王庙曾有康熙五年(1666年)补修的匾额;乾隆年间,又经扩建,“益以禅房、山门、钟鼓乐楼”;光绪元年(1875年),再次重修,“正殿五间,山门三间,禅堂香积,以及钟鼓乐楼皆备焉。殿上塑龙王、轩辕、梅葛二仙、鲁班、夏公,金碧雕垩,神灵赫濯。”

当年,为了撰写“走过老包头”系列之《众神之地》,我几乎踏访了包头老城之内所有的庙观祠堂,唯独三叩南龙王庙,却全都吃了闭门羹。

我对南龙王庙的兴趣,主要源于那通《重修南龙王庙小记》的碑文。据其记载,南龙王庙的神座之后,有一个小孔,“探之,不知深浅。相传下有洞府,遇亢旱,祷则雨。”如此灵验,莫非是直通海底的水晶宫吗?更神奇的事,还在后面。

光绪元年,又一次扩展殿堂,叮叮当当的斧凿响起时,那个小孔忽然不见了,仿佛龙王不耐烦这番吵闹,关闭了通道。等到新殿落成,龙王塑像移入,那个小孔再次出现在了新的神座之后,任由匠人用泥封堵,总是随堵随陷,仿佛填充不尽的样子。

这个神奇的小孔到底有没有呢?我去探望过三次,次次遇到庙门紧闭,终究没有看到。不过,这座老包头最早的寺庙能留存至今,也许正可以证明它的灵验吧。
640.jpeg
南龙王庙(阴山小虫摄于2014年5月)

那些年,我正羁旅中原,不能常回内蒙,对于南龙王庙的神奇小孔,念念难忘,却又无法守望。

我曾经追随一位内蒙医药界有名的老板,眼看着他的事业日益发达,我的职位与待遇也随之水涨船高。后来,又被派驻一家大型医药企业,负责某项药品的全国营销,也算是一方小小诸侯。在中国内地,想要夺得不俗的销售业绩,往往离不开饭店与夜总会。灯红酒绿之中、觥筹交错之际,硬是把个不锈钢的胃喝成了豆腐渣。一场又一场的宿醉,让我变得心神烦躁,厌倦了读书,也把曾经的勤奋化作了懒散。半醉半醒之间,恍惚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混到拿养老金的那一天。

突然,一场意外风波,摧垮了膨胀的泡泡,我也离开了医药行业,返回内蒙,在家闲居。

于是,有了充足的时间,去探望那个神奇小孔。

2016年年末,一个雪霁初晴的午后,我第一次跨过了南龙王庙的门槛,进入庭院之中。
640.jpeg
雪后的南龙王庙
640.jpeg
南龙王庙正殿的莲花砖雕(清代)
640.jpeg
南龙王庙正殿的狮子砖雕(清代)

当然,我是直奔正殿那尊龙王神像而去的。可惜,龙王像高踞神座之上,神座又紧贴墙壁,让我无法靠近观察其后的景象。暗暗叹了口气,只得转身离去,粗粗游览南龙王庙的各个殿堂。

过不多时,奶奶殿北侧的墙壁吸引了我的目光。壁上是一幅红底黄字的毛主席语录,隐隐透漏着那个红色时代的气息。很明显,这篇语录曾被刷上了一层白灰,应该是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所做的遮盖。那层白灰,被清除了一些,却又保留了一些,从语录破损的情形来看,应该是有人小心翼翼地揭取过,却又害怕损毁了底下的语录,只得停了手。然后,竟然做了一个玻璃框,把这些历史的印痕保存起来,免于风雨侵蚀。

那一刻,我的心底仿佛受到了某种触动,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
640.jpeg
南龙王庙保存的毛主席语录

庭院并不大,殿堂也不算多,逛了一圈之后,我又回到正殿门前,开始阅读那两通新近翻刻的石碑。内容正是清代的《重修南龙王庙小记》和《包头城内南龙王庙碑文》,不过,却是简化字,并且加了新式的标点符号。

读惯了旧碑的我,对于这种"创新",颇不赞同,轻轻摇着头。

这时,旁边有个身穿普通服装的年轻人靠了过来,并对我作了一揖。可能,正是南龙王庙内的道士吧,我一惊之下,竟不知该如何回礼了。

后来,他告诉我,是我在语录之前的点头与在石碑之前的摇头,引起了他的关注,认为我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所以前来结识。

老天,我可不是什么文化人,从小在教师家属院长大,看多了文绉绉的气质,早就叛逆似的倾心于江湖豪气了。

在他的热情邀请之下,我走进了西厢的一间小屋,房门上挂着一个小木牌"住持室"。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09: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阴山小虫 (自由发·发现者联盟签约作家、自由发APP文化在线频道签约内容创作人)
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曾经混迹医药行业,如今返回内蒙包头,专注于本土历史人文的整理与解读。愿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为心旨,感悟文化,修行自己。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包头发现者联盟由“自由发”新媒体矩阵发起成立,聚合包头市在文学、互联网、生活、时尚、汽车、餐饮等领域具有创作能力、富有创造精神的达人们。搭建一个区域性内容创作、输出、传播平台,并实现内容与价值的良性交互,实现作者、读者、传播者间的无缝对接。

自由 · 开放 · 分享
640.jpeg

发表于 2019-12-13 13:26:19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
何时百姓能自由瞻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3-29 00:51 , Processed in 0.0435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