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039|回复: 11

(乌金古道)出了东北城门,走过“老包头八景”中的两处,也走进一段悠长的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2 15: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乌金古道的起点,在包头老城的东北门外。

当年,前往石拐驮炭的驴队,踏着破晓前的薄夜,穿过城门,蹄声纷乱地走上太平桥。

如今,旧城墙已经消失,太平桥却还留存着。窄窄的桥身,用石块垒砌而成,桥面上的青石历经岁月风霜,已被踏成了石板。

站在太平桥上,向东北望去,那条有溪水相随的山路,就是通往石拐的乌金古道。近两百年的岁月里,十指黑黑的贩煤人,沉默地赶着毛驴,从这里出发,溶入一重又一重的山峦之中。

身后,留下一串叮当叮当的铃声……

0.jpeg
太平桥(阴山小虫摄于2013年6月)

0.jpeg
太平桥(阴山小虫摄于2016年4月)

0.jpeg
太平桥的石匾(阴山小虫摄于2016年4月)

0.jpeg
太平桥的石板路(阴山小虫摄于2015年2月)

站在太平桥上,向东南望去,不远处是一处小小的山阜。山脚,三个石质龙头喷吐着清亮的泉水,春有杨柳依依,秋有苇花飞扬。山顶之上,建着有名的龙泉寺,寺外还有观景的玉皇顶与望河亭。这便是老包头八景之首的"龙泉福地"——转龙藏。

民国三年(1914年),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张相文先生游历老包头,曾写下这段文字:

下午往东门外观转龙藏,其地以清泉著称,泉出山坡龙王庙中,前为方池,以潴之,池侧穿孔,下流如注,居民皆汲饮焉。池之四周,丛柳含青,翠黛如画,东南有小山,名玉皇顶,登高而望,南控黄河,东北则峰峦突兀,高矗云天,皆阴山之脉也。

0.jpeg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行的老包头明信片(右上角为转龙藏的望河亭)

转龙藏的清泉,是名闻遐迩的;转龙藏的古迹,却鲜有人知。

1955年与1959年,文物工作者在转龙藏掘下数处探方,获取了不少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后经考证,这处阴山的台地,曾生活着"阿善人"的部落。约六千年前,这些人丁兴旺的原始人群,磨制着石斧、修饰着陶钵,耕种与渔猎……

最终,“阿善人”神秘地消失于历史的迷雾之中,是沿着黄河融入了中原,还是转身变为执弓嘶吼的“胡人”?

或许,有些东西,永远没有答案!

0.jpeg

0.jpeg

0.jpeg

太平桥与转龙藏之间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今天人们习惯把它叫做"东河槽",旧时也称为"博托河"。据说,"包头"之地名,就是源于"博托"的谐音。

博托河,发源于大青山(阴山山脉的中段)深处的魏君坝,在转龙藏南侧出山之后,流经山前平原,最终汇入黄河。

乌金古道的前半段,正是沿着博托河,向北而行。

一路之上,依次走过新石器时代的转龙藏遗址、留宝窑子遗址、杨家脑包遗址、鸡毛窑子遗址……

如果说,黄河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两岸遍布着原始遗址的博托河,就应该是包头地区的母亲河。

1927年5月,名扬中外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入驻老包头,作为向西域进发的首站。

在老包头逗留期间,中方团长徐炳昶、考古学家黄文弼等人步出东北门,踏过太平桥,沿着博托河向北探寻,发现了不少的古器物与古遗址。

徐炳昶(字旭生)在《西游日记》写道:目的地即在村南(留宝窑子村南),地方甚大,陶片石器颇多。

踏上乌金古道,遇到的第一处村落,便是留宝窑子。

首先,得跟外地的朋友们声明,这个"窑子",可不是过去北京八大胡同的烟花柳巷,它是地名的后缀,如同"村"、"庄"、"屯"。

好好的地方,干嘛偏要叫个"窑子"呢?

说来话长,清朝中期,"严禁汉人北出边塞"的法令日渐松驰,晋陕贫民掀起了"走西口"的浪潮,纷纷闯过杀虎口,前往蒙古草原垦荒。朝廷无奈,只得顺势放宽出塞禁令,但是要求汉人"必须春去秋回,不得起房造屋,不得娶蒙古女人为妻……"

人,总得有个栖身的家呀,就连野兽也有一个洞呢。然而,想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找个山洞,谈何容易,只好学了那土拨鼠就地打洞。先向地下挖个一米深的宽坑,再沿着坑围筑起半米高的干打垒,最后在顶上盖些枝条茅草。这样的家,当然没个房屋样子,"走西口"的山西老乡把它叫作"窑子",虽然比不上老家的窑洞,起码可以遮避些风雨。人,又是喜欢扎堆生活的,一个“窑子”建起,移民聚拢过来,逐渐形成村落。后来,禁边令彻底废除,窑洞、砖房、四合院陆续起建,但以"窑子"命名的村落已经叫惯,就这样沿用了下来。

于是,包头就有了许多的"窑子",留宝窑子、留柱窑子、银匠窑子、蛇令窑子、当铺窑子、笸箩铺窑子……

0.jpeg

0.jpeg
留宝窑子的窑洞(阴山小虫摄于2014年4月)

曾经的留宝窑子,溪水潺潺,绿树如荫,菜畦葱郁,桃李芬芳,也荣登了老包头八景之榜单,名曰“山村胜景”。

0.jpeg
薄雾中的留宝窑子

0.jpeg
菜畦初绿

0.jpeg
桃花将谢

0.jpeg
春色满园

1937年10月,侵华日军的铁蹄踏入包头。

这个喜欢清洁的民族,不屑于中国人争抢转龙藏那三个龙头喷涌的泉水,而是驱使华人劳工兴建起一项自来水工程。这项工程,水源位于留宝窑子南侧,水厂位于转龙藏北侧。

为了防止中国人的破坏与投毒,环绕这两处工程,修筑起了高高的围墙,设置了诸多的碉堡。

碉堡之上,那些密集排列的射击孔,昭示着入侵者的警戒与惶恐。

0.jpeg
侵华日军留宝窑子水源地旧址(阴山小虫摄于2014年4月)

0.jpeg
留宝窑子水源地西南侧的碉堡(阴山小虫摄于2014年4月)

0.jpeg
留宝窑子水源地的贮水深池(阴山小虫摄于2013年4月)

0.jpeg
转龙藏水厂东北侧的碉堡(阴山小虫摄于2015年4月)

0.jpeg
碉堡内部的支柱(阴山小虫摄于2015年4月)

0.jpeg
碉堡内部的射击平台(阴山小虫摄于2015年4月)

阴山小虫写于:2016年5月

发表于 2019-10-7 07:51:34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
你的文章让本狼的闲游鹿城更充实!
发表于 2021-10-25 23:12:17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老包头八景转转看看吧赞
发表于 2021-11-1 21:54:05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现在修的可好了,我那天刚去过
发表于 2021-12-19 06:22:52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发表于 2022-4-4 20:22:44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4-20 04:12 , Processed in 0.0461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