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423|回复: 1

中国长城的“老祖父”—— 战国赵长城(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1 09: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香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人说,倘若赵武灵王处理好接班人的问题,专一练兵,直取咸阳,则中华第一帝国未必属秦。且不说历史没有如果,就算如此,赵国亦实难胜秦——以两国变法得知。秦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社会各个领域,制订了极为完善的法治体系,执法严格,深入人心。因此,尽管商鞅后来被新君车裂,但他所创立的法治和变法精神仍得以传承。而赵国变法集中在军事方面,胡服骑射而已,又不善识人(顺便提一下,大军事家乐毅就在赵国内乱时投奔燕国的),因而人亡政息,赵国的黄金时代也就结束了。
162507njf1g8gv3afal43f.jpeg


秦灭六国,首先是韩、魏,起始却是秦赵的长平之战。赵武灵王死后,国力仍不可小觑,赵惠文王(武灵王之子)懦弱,所幸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国家倒也安宁,秦国屡次袭扰没占到什么便宜,索性与赵国会盟,以示结好,互不侵犯。可是好景不长,公元前261年,赵武灵王死后大约40年,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展开,从此打破了战国时代脆弱的平衡。当时赵国国君是赵武灵王的孙子孝成王,秦还是老国王——秦昭襄王,接下来的故事后来凝结成一个成语,叫“纸上谈兵”。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罢免老将廉颇,愚蠢而固执地任用夸夸其谈的“本本主义”者赵括,统兵四十万与秦国名将白起决战,赵军全覆没,四十万被俘将士被集体屠杀。从此赵国元气丧尽,一蹶不振,36年后亡于秦。
修筑赵长城的初衷是抵御胡人,保国安秦。不料祸起萧墙赵武灵王竟死于亲子之手。赵长城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恐怕早就被人遗忘了。边塞的风、阴山的雪在胡马的嘶叫声中任意飘洒,或许曾留下几个戍卒,怀枪望月,思归故里。
秦长城倒是被后人津津乐道,谤满天下,传说颇多。据说,秦始皇修长城是听信一个叫卢生的谶语“亡秦者胡也”。胡,不就是北方秣马厉兵的匈奴吗?于是,万里长城诞生了。可是此胡非彼胡,秦未亡于胡人却亡于二世——胡亥。如果说赵长城最后做了秦帝国的北墙,那秦长城又是为谁家修的篱笆呢?历史的玩笑实在太大,太残酷了。
162507smmszmzvmq2j44cs.jpeg



秦以后历朝历代都修过长城,不仅是汉族政权,女真的金朝、契丹的辽朝亦有此举,就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在漠北草原上留下了一段边墙。明长城是现今保存最好的长城,明政府沿长城一线设九边重镇,拥兵百万防御蒙古骑兵,但与秦汉长城相比,位置明显南移。秦汉两朝踞长城兼攻守,如汉武帝就北出长城,深入大漠,几次征伐迫使北匈奴西迁。明朝军队则基本上一直忠实地驻守在长城,不求拓边,但求相安无事。
清朝入关后对蒙古族主要采取怀柔政策,通过联姻等方式尽量笼络其心,但骠悍骁勇的蒙古骑兵始终是清王朝最大的隐患,而本身亦自关外入主中原的满洲统治者自然早就明白一个道理:长城阻挡不了强者铁骑。
162508uvh6h7annxes7v16.jpeg



“建一寺胜养十万兵”——康熙的这句名言成为有清一代重要的对蒙政策。佛陀请到了草原,漠南漠北何止“四百八十寺”。终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均皈依佛教,甚少言战。草原烽火渐匿,长城自然不必再修。  
真正意义上的长城修筑史可能已经结束,但关于长城的话题仍将继续下去,毕竟长城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实在有太多太多难以割舍的情结。长城起自哪里?长城伸向何方?
再回到这历尽沧桑,载满光荣与遗憾的赵长城。两千三百年的风消雨蚀,“老祖父”雄风犹存,层层夯土整齐划一,仿佛金戈铁马列阵待战,又如一张张厚重的历史书页,掀不动万千思绪。
长城依在,斯人已矣。
来源:魅力喜桂图
发表于 2022-4-4 23: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4-24 05:06 , Processed in 0.0403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