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318|回复: 45

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包头剧场史话...>>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5 09: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包头史话.png

包头的剧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依附于酒肆茶楼,破败衰微到现代化专业性的剧院,其间经过了漫长的一百余年。它的盛衰起落是与包头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戏剧事业的繁荣紧密相关的。

最早的庙会明戏台

包头早期的戏剧活动,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中叶,那时,包头仅仅是隶属于莎拉齐厅的一个村镇。嘉庆、道光年间,由于包头水旱两 路交通方便,逐步形成了内地通往西北地区的畜产、皮毛、粮食的集散地,商业、手工业逐渐发展。此时,口内(河北、山西、山东、京津等地)商贾不断来包设庄经商,内地移民也逐渐增多。经营商业手工业自发地按照各自的行业建立起封建宗法性质的行社组织。到清朝末年,包头的工商业已经出现了"九行"、"十六社"众多的这类组织。这些组织为了乞灵于神佛,保佑他们生意兴隆,人畜平安,于是纷纷集资建庙,每年定期定点在各庙宇举办酬神社戏,包头的剧场史也应从那时的庙宇戏台写起。

包头的庙宇大多兴建于清朝。最早的神庙当数东河南龙王庙。这座庙宇始建于何时已无文字可考,现仅存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庙宇的碑文。乾隆、嘉庆年间陆续修起关帝庙、吕祖庙、马王庙、财神庙、火神庙,道光年间修建了金龙王庙、真武庙、龙泉寺、西脑包龙王庙等等。这些庙宇不论规模大小,都有一个明戏台,每年庙里举办酬神祭祀活动,内容之一就是演庙会社戏。这些活动的主持者,分别从旧历年正月初二财神庙的青龙社的社戏开台,继之二月二牛桥保安社社戏,三月三金龙王庙金龙社社戏,四月初八奶奶庙会戏,四月十三吕祖庙社戏,五月十三关帝庙会戏,六月初六财神会绒毛社社戏,六月中火神庙火神社社戏,七月初一南海子河路社社戏,河灯等等,各庙会戏衔接不断,直演到九月初关庙门为止。

庙会明戏台上演出的除最早活动于包头的民间文艺"码头调"(二人合的前身)之外,更多的是邀请山西榔子"大戏"演出。二十年代经常在庙会演出的有著名艺人蛮磬(常兴业,李子建兄,工青衣)、夺磬(李子建,工刀马,花旦)、李翠芬(李子建妻,工花旦),以及老十一红、元宝红、老狮子黑、玉石根(又称玉石娃娃)等。其后,在包头庙会明戏台演出的还有晋剧演员玉音黑、十二红、三盏灯、赵天星、筱桂桃、九岁红等,河北梆子演员金素梅、李永泰,以及评剧演员芙蓉花、金灵芝、京剧演员黄汉臣、韩月樵等人。这种明台社戏一直延续到民国廿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一九三七年,日寇占领包头,庙会活动开始落,再没有兴起。

戏馆子和戏园子

清朝光绪年间,包头正式出现几家戏馆子和戏园子。其中有专门营业性的戏剧演出,有兼为饭馆和茶馆。其主要几家有:

义生泉光绪年间由一家商号改建的戏馆,原址在今东河区久长城巷西口路北。这个戏馆是土垒戏台,长条板凳,能容纳观众四百余人,看戏的每人收二十个制钱的费用。由于设备简陋,引不来达官"贵人",而一般百姓有不花钱的庙会明台戏而不愿花钱来此,名角在这个剧场唱戏也挣不了钱,故而营业萧条,好歹勉强维持了五年就倒闭了。

信和元是一家山杂货庄的字号,原址在今东河区东长胜街路南的一所大院里。光绪末年,信和元的后院开办了饭馆兼戏园,以卖酒饭为主,演戏招待顾客。顾客吃饭边看戏,只花饭钱,不花戏钱(实际戏票钱已加在饭钱内)。当时包头商业发展迅速,各商家酬酢频繁,饭馆兼戏园的出现,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

东、西惠丰轩其规模略大于信和元,建立时间略晚于信和元,这是一位庞姓厨师在财神庙南河槽开设的两个饭馆,座落在路东的叫东惠丰轩,经营拉面,饸饹,火烧馅饼,稍麦等普通饭食,顾客多为小市民层;座落在路西的叫西惠丰轩,不卖散座,专门包办酒席,顾客不但可以随意点菜,还可以随意点戏。那时,凡是客商洽谈生意,达官显贵升迁,祝寿或娶妻纳妾,生儿养女,都要在这里大摆宴席,庆祝一番。

昇平茶园专以演戏为营业的戏园子,约在清末民初,由商人连银河出资兴建的,原址在定襄巷(今新生巷)北口三十六号院内。砖木结构,可容观众四百余人。

共和舞台(又称三庆茶园),系大商号天盛魁的东家乔聚财和地方商人王有祯等集资兴建的,在今解放路中医院斜对过。场内可容观众八百人,分散座和东、西厢。内设长条靠背木椅,有专放茶壶、茶杯和瓜子、花生碟的板条。观众看戏不必买票入场,戏演到中间,由剧场会计挎着布兜,随着弹压的军警人员挨个收费。

那时,定襄巷是妓院集中地区之一。附近有饭馆、照像馆、说书馆、小吃店,小贩集中,市面繁华游人众多。昇平茶园和共和舞台营业盛极一时,每当华灯初上,门口总挂大型汽灯,红纸金字海报书写露演名角姓名,有时还将名角的大幅照片镶在镜框里,用红绿彩绸张挂门前。在这两家戏园演出的有晋剧名艺人李子建(夺磬)、蛮磬、老十六红、狮子黑、太谷十二红、子都生、玉音黑、鱼儿生、筱金枝、筱金梅等人。一九二0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绥远旅京北大、北师大同学会组织贾武、陈子壁、苗国华等人宣传新文化排出话剧《孔雀东南飞》、《一念差》等,返包在共和舞台演出十天。

开明大戏院,一九二三年系西脑包义庆长经理张守德在平康里东头(今东河区新兴大街粮站)租赁薛根玉空地一块,投资兴建。建筑图纸完全仿照北京开明大戏院样式,为土木结构,围墙和顶棚皆用草泥、木板,柳笆封抹,质量极差。池内散座均用木板木棍架起,设备简陋。两侧设有包厢,可容纳一千余名观众。开业时,由京剧海派演员李桐来、余鸣岩、一斗狗等人演出,演出的节目有《狸猫换太子》、《石头人招亲》、《枪毙阎瑞生》、《包公出世》等。还放映过无声电影《火烧红莲寺》,营业曾经热闹一时。后因雨天房顶漏雨,夏天日光照射观众,因而时演时停,一九二九年倒闭。

同乐茶园,一九二三年开业,座落在中市场内。是刘某(名字不详)自筹资金兴建的,土木结构。土台板凳,能容纳四百余人,在这演出的多是二人台"玩艺儿"班子。剧场的经营方式是租赁,戏班演出不管盈亏,都要按日向房东交纳租场费。大约经营了四年就倒闭了。

魁华舞台,一九二五年,以经营妓院为主的平康公司与河北梆子演员李永胜(二花脸)、李永泰(丑)兄弟合资,在妓院集中的平康里(今新兴大街中段路南)兴建了土木结构的魁华舞台戏园,可容纳三百余观众。李家兄弟善于应酬,采用发"红票"(往商号送票,当时不收钱,只做赊欠)的办法,得到大商号的资助。戏园自带底包(下手演员)、戏箱和文武场面,只要有名角搭班,就可鸣锣开戏。李家兄弟经常到北京,天津,山西,河北等地邀请名角,诸如京剧女武生韩月樵、韩志樵,红净盖连仲、武生白俊英,晋剧老十六红、拉玲儿、花女子、筱电灯等来此演出,所以魁华舞台一时营业兴旺、李氏兄弟也竟成为包头戏剧界的头面人物。

西北剧影社,这是在魁华舞台原址扩建翻盖的。一九三五年,平康公司又增资五千元,原股东李永泰兄弟增资三千元,将魁华舞台拆除改建为砖木结构的新式剧场,更名西北剧影社。当时确属第一流剧场,迎面三个进出场大门,两根水磨石圆柱支持门脸,园顶铺以铁皮又浇盖沥青,既防雨又隔热。舞台宽敞,并设有文武场小楼。池座为长背靠椅,东西两侧为包厢。二楼东、西、北三面散座,全场可容一千余观众。首任经理樊君山(反革命,已镇压)副经理赵耀宗。落成典礼时,盛况空前,各家商号纷纷前来祝贺。首台演出的是以盖连仲为首的京剧班,其后又有晋剧名玲李子建、张玉玺、刘明山、刘宝山、筱桂桃、九岁红、花女子、水上漂、评剧演员喜彩莲、小宝宝等相继演出,上座经久不衰。

解放后西北剧场由薛荣庭负责。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继续经营影剧事业。一九七三年该场年久失修已成危险建筑遂拆除。原舞台部分改建小型排练场,由市地方戏实验剧团占用。

日伪侵华罪恶组织——东西俱乐部与"纪念堂"

一九三九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包头。次年包头哥老会首领郗孝周投靠日寇、在日军及伪市公署的支持下,着手建立了东西两个兼营赌场和戏园的俱乐部,用以毒害和盘剥包头人民。西俱乐部设在财神庙街西口路南(原和平剧场旧址)。由郗孝周亲自负责,日本军田中、西村两人任顾问。东俱乐部由伪蒙古军开设,地址在今解放路中医院东侧大院里。这两个俱乐部都公开设赌放局,宝局分高级一座,普通宝局三座。两个俱乐部每天向伪市公署交纳承包费三千元。为了勾引和招徕商民百姓,浪荡子弟赌博,两个俱乐部分别设有戏台,场内可容五、六百人,每天日夜两场戏。上午十时至下午四时为日场、晚八时至凌晨二时为夜场。戏班的开销由俱乐部支付,观众看戏不要钱。这种手段把很多百姓由看戏,看赌引到参于赌博活动中,不少人因此倾家荡产甚至走上抢劫,凶杀或自杀的道路。

俱乐部对我同胞进行坑害,日本人却很少来此赌博。日本侵略者为了便利自身集会娱乐,一九四一年征用民工兴建了一座"大东亚圣战纪念堂"(现在的人民电影院)。该纪念堂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池座安放折叠皮椅,楼梯铺盖地毯,舞台宽敞,挂丝绒帷幕。二楼正厅设台球案,东西两侧设有舞厅、酒吧间、冷饮部、餐厅和理发室等,十分考究,并有不少仿古瓷器摆设装点。不论建筑规模或内部设施,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这里除日本军政人员和个别特务汉奸之外,中国人是一律不准入内的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中山堂",国民党"劫收"大员将这里洗劫一空,地毯和仿古瓷器等珍贵物资不翼而飞,连许多坐椅的牛皮也被割走。场内以放映电影为主,兼演戏剧。一九四七年,于是之、李晓兰、谢芳和等人来包曾演出话剧《北京人》、《重庆二十四小时》、《狂欢之夜》。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再次将其更名为人民电影院。

建国后的剧场

黄河剧影宫,一九四九年由晋剧著名艺人筱桂桃及其夫姜仲仁伙同张羽逯道生等人集资筹建,投资二万元,利用筱桂桃的大院地盘改建。一九五O年开业,由姜仲仁任经理,张羽、逯道生任副经理。剧场开业后,筱桂桃亲自编演新剧《白素贞》轰动了包头,场场爆满,仅一年就全部收回投资。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市文化局领导,改名黄河剧场。一九六一年进行了扩建,加盖了二楼,坐席由原八百多增至一千三百个。一九七一年又增添了电影放映机,扩大了业务范围。一九七三年由全体职工自己动手改造了池内坐位,利用原来长条椅的板条,制做了单人靠背椅,安装了暖气。一九八二年国家投资一百七十万元重新设计,翻建。目前正在施工中,竣工后将成为包头第一流的大剧场。

新兴剧场,一九五一年,由马车户王应龙(也叫王复元)等在原"玩艺园子"(新兴大街西口处)旧址,集资兴建了新兴剧场。设备比较简陋,能容七百余人,由民间曲艺社演出二人台。在此曾演出大型歌剧《方四姐》轰动一时。一九六一年国家投资翻修改建为包头市戏曲学校排演场。一九六四年移交给少年之家,改名少年宫剧场,主要演出儿童节目如木偶戏、电影等。

新桂剧场,新兴剧场兴建之后,接着由瓦工董二(五台人)和山西、陕西行商集资,在新兴大街东口路南又建起新桂剧场(现为华建二公司汽车队址),由于建筑简陋,故群众也称其为"席片园子",后来新力京剧团(张维君,张丽君等)即在此演出。

和平剧场,位于财神庙街,原西俱乐部旧址。由王启云,魏存虎等人集资兴建,总投资一万余元。一九五三年开业,池内分东西两廊和小北楼。可容观众一千名。著名京剧演员南铁生、尚长春,评剧演员邢凤祥,晋剧演员康翠玲等都在此处演出过。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一九六四年移交东河区文教局,改为东河区少年宫剧场。一九七四年东河文教局售价十万元卖给东河皮件厂改做厂房。

红星影剧院,是包头市工商联组织筹建的。一九五四年开业,总投资十八万元。该院位于环城路、胜利路、西门大街、西脑包大街、西脑包后街、牛桥街的交界处,西侧紧靠通往固阳、石拐的公路,交通方便,市面繁华,剧场营业一直较好。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一九七五年国家投资兴建了一座能容纳一百人的演员宿舍楼,七七年按装了暖气。目前正按计划进行加固维修。

昆都仑恰特,是由市文化局投资兴建的影剧院。其建筑式样富有蒙族民族特点,内部设施也较完善,位于昆区汽车终点站西南侧,可容一千余名观众。

除此之外,市工会系统管辖的第一工人文化宫(位于青山区富得木林大街南端),第二工人文化宫(位于东河区红光大街中段路西)都是兼演影剧,条件较好的剧场。

蓬勃兴起的厂矿俱乐部

包头工业基地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从解放初期的四万余猛增到近一百五十万,仅仅依靠文化系统所属的几个剧场和工会系统的两座工人文化官,远远满足不了全市人民文化生活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近年来各区、旗、县的影剧院和各大厂矿的俱乐部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计有:

固阳县人民影剧院;

土右旗青山剧场、工人俱乐部;

郊区二道沙河影剧院,麻池乡影剧院,红旗农场俱乐部等;

白云矿区白云铁矿俱乐部,白云区影剧院;

石拐矿区石拐人民影剧院,矿务局文化宫,大发窑俱乐部;

市区计有包钢俱乐部,包钢少年宫,二冶东方红俱乐部,二冶筑炉公司俱乐部,二冶企业公司俱乐部,华建俱乐部,内蒙一机厂俱乐部,内蒙二机厂俱乐部,二O二厂俱乐部,铁路工人文化宫,包头耐火厂俱乐部,包头电机厂俱乐部,包头铝厂俱乐部,包头轻机厂俱乐部,长征砖瓦厂俱乐部,杨圪楞煤矿俱乐部等等。

厂矿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绝大部分都在住宅区附近,工人们休息能看到电影、戏剧、音乐、歌舞以及各种展览和游艺活动,并经常举行一些政治,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讲座和报告会等,丰富了工人们的文化生活。

截至一九八四年底统计,包头的剧场、俱乐部、文化宫、少年宫等能映电影又能演戏的的有二十九家,总席位计三万三千另七十四个,是解放初期的二十多倍。近三十年来,这些场地先后接待了中央及各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多个文艺团体,包括京剧、晋剧、豫剧、河北梆子、评剧、秦腔、越剧、黔剧、昆剧、话剧、木偶戏、吉剧、曲剧、蒲剧、二人转以及曲艺、杂技、歌舞等。来包演出的著名艺术家多人,其中有京剧界的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尚小云、荀慧生、裘盛戎、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姜铁麟、高盛麟、李世济、吴素秋等,评剧界的李忆兰、马泰、小白玉霜;昆剧界的前辈俞振飞、言慧珠;豫剧界的常香玉、崔兰田、陈素珍、张宝英;晋剧界的牛桂英、郭凤英、王爱爱等;北路梆子筱电灯;曲剧演员魏喜奎,以及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马季、姜昆、郭全宝等等。这些著名艺术家的精彩演出不但使地处边陲的包头观众大饱眼福,也使承担他们演出的场地——包头的各个剧场甚觉光彩。

附言:本文在撰写过程中,曾参照了项在瑜,郭长岐同志发表在《包头史料荟要》第四辑《解放前包头的剧场和戏剧》一文,并得到王绥之,王绍青,王耀辰,朱凤鸣,恩涌海等老前辈的帮助,在此说明,并致谢忱。

资料来源:《包头市文艺志史资料汇编(第1辑)》1985年8月,作者:金昌、翟光、华汉。



来源:黄翔的视界

发表于 2022-1-15 11:0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包头剧场史话
发表于 2022-1-15 11:3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发表于 2022-1-15 11:5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发表于 2022-1-15 13:2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包头早期的戏剧活动,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中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11-5 17:57 , Processed in 0.0372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