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122|回复: 43

吴久冰 |《 感谢有人读我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9 13: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世纪学校校长魏山虎先生热心民办教育近半生,他在繁忙工作之余还能坚持读书不辍。令我感动的是,他将我涂鸦的几册拙作竟费时通读,且写出有温度的读后感来。当然,我清楚,山虎对我的作文多有过奖。我知自己为人为文的半斤八两。为了不辜负与山虎同样热心读者们的期待,我会更加用心地读书、作文。

灵台无计逃读者,

风雨如磐暗故乡。

寄意寒星书不倦,

我以我血荐文章。①

现转发山虎先生今早发来的读后感《"热"眼旁观〈冷月亮〉》,主旨不是为我及我的拙作脸上贴金,而是不敢埋没了山虎先生这么好的文笔,同时,想抛玉引砖,期待更多朋友向我及我的拙作拍砖,以使我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注释

①模仿鲁迅《自题小像》

吴久冰2021.12.18谨记



附: “热”眼旁观《冷月亮》

文/魏山虎

1.jpg

《冷月亮》是友人兼师长的吴久冰老师最新出版的文集,正如先生所言,"冷倒不一定是厌世,也可以表达冷静思考。"沿着先生思考的延长线,"热"眼旁观的"热"亦非"眼热",更未心生嫉妒,而有热切盼望之意。

偶然机会结识吴久冰老师,当即为他的超凡脱俗所吸引,他不仅不为稻梁谋,甚至果断辞去别人眼中的高官,这岂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果决。读先生昔日写下的《吴话可说》,颇多共鸣,遂写下《从"吴话可说"到有话要说》;读先生赠阅的作品《老屋》,则有与先生隔空对谈之感,遂在《国庆话读书》中谈及《老屋》之读后感受。而今又获赠先生之《冷月亮》,遂一睹为快。

先生之《冷月亮》与前述两书不同,虽均为怀旧之作,但前两书多写人事,本书则多为散文或杂谈,先生将其编为三部,一为"时空变幻",多涉浩翰宇宙,或夕阳西下,或冷月花魂;一为"物是人非",无涉诗与远方,只关注"麦子与脚下";最后则为"闲言碎语",均有感而发,但"一枝一叶总关情"。正如先生在序言中所言,"物依旧,人空瘦,年华伴沙漏,驻足聆听,影随西风曲乱奏,偶尔回眸,那人再也不回首。"先生彼时或念及李清照之"人比黄花瘦",亦或忆及辛弃疾之"灯火阑珊处",先生信手用典,似从未词穷……

先生在"物是人非"篇中有一文《秋裤》,令思绪不禁飞回当年。先生拥有第一条真正的秋裤,是在1979年上大学之际,而此前防寒,只能不断加穿单裤,甚至最多时套过三条单裤。但因裤带只有一条,遂在体育课跑步时,里面裤子的裤腰掉进裤档,尴尬不已。此类独特体验,非亲身经历,无法体会其中甘苦。只因当年的我,亦有此深刻体验,只是无法记清何时才拥有第一条秋裤。

而我当年亦与先生彼时之尴尬有异曲同工之处。1985年,已上初三的我,拥有一件心爱的外衣,纯蓝色的布料,小翻领,颇有西装的意味,亦有"列宁装"的感觉,身着簇新的外衣,颇有些顾盼自雄之感。衣服原是母亲的心爱之物,母亲心灵手巧,旧衣拆缝后,将未曾磨损衣物内侧改成面子,遂一件新衣服成就我"鲜衣怒马"。但后来发现不寻常,一些年龄稍大的女生每每见我,均在身后嗤嗤发笑或窃窃私语,当年只有13岁的我少不更事,顾不得她们为何发笑。直至照毕业照后,方有人提醒,自己原来穿了一件女装,还每每自鸣得意,招摇过市。而今初中毕业证上,依然贴着我身着母亲翻新女装的照片……

伟人忆往昔或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寻常百姓如先生与我,大约只能从昔日的辛酸往事感受今天生活之幸福,遂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应成为生命的主题。

先生另一篇《似曾相识燕归来》亦勾起另一令当时年少的我痛彻心扉的往事。先生笔下的燕子成为追求自由的象征,高贵、优雅、美好。诚如先生所言,当年我们亦信父母之言,"胡燕"只在好人家的屋檐下筑巢,而谁家屋檐下有燕子衔泥筑巢,亦倍感荣幸,在清苦的日子里,似乎可以从燕子筑巢中看到日子会日渐好起来的希望。而儿时的我们亦对燕子不辞辛苦的筑巢充满好奇,娇小身躯,口衔春泥,竟能很快建成鸟巢。因此常仰着脖子看胡燕一点一滴建设自己的家园,直到脖梗子疼痛不已,方才作罢。但更吸引我们的是雏燕,叽叽喳喳的叫声,见到父母衔虫飞回时忙不迭张开的小嘴,(当地称小年青为黄嘴叉,大约缘于此)均让我们这些孩童瞩目。

终于有一天,一位孩子王提议,小燕子快"出窝"了,(出窝即快成熟,开始学习飞翔)咱得自己养几只燕子玩。于是偷拿煤窑中学电工用于挂变压器上"羊角保险"的长竹杆,去捅邻居屋檐下的鸟巢,而几个小伙伴则脱下衣服张开来,以便接住捅下来的鸟巢和巢里的小燕子。整个过程堪称"完美",唯一令人不安的是几只厉声尖叫的成年燕子,似在呼救,又似在警告,但当时鬼迷心窍的我们还是不管不顾的捅下了鸟巢。当我们见到小燕子,几个孩子每人抓一只,极尽疼爱、怜惜、抚摸,但最大的问题出现了,小燕子不吃不喝,兀自叫唤。伙伴们纷纷想办法,甚至与小燕子嘴对嘴的喂唾液,依然于事无补。束手无策的我们只好将小燕子放回鸟巢,将鸟巢放置在房顶上,期盼她们的妈妈继续喂养。但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母燕只在天空中发出让人心碎的鸣叫,丝毫不去接近小燕子,孩子们的种种努力失败后,方才想起"着怕",(比恐惧稍弱)回家后一定少不了父母的责骂,遂做鸟兽散。

果然,被捅了鸟巢的人家很快找到了我们几个的父母,自然少不了陪礼道歉与责骂。但最让我们伤心的远不止父母的呵斥,是我们看到经过我们抚摸过的雏燕被她们的父母"遗弃",(据说小燕子粘了人的味道,成年燕子就不再认领)看到成年燕子痛失子女后在空中哀鸣,听着雏燕在巢中无助的叫声,孩子们的内心倍受煎熬,是我们的年少无知方才铸就这生离死别的大错。几天后,那个最早提议捅鸟巢的孩子王告诉我们小燕子都饿死了的消息时,孩子们都顿时沉默,无心玩耍,各自回家……

彼时读先生提及高尓基的《海燕》,未曾想出风雨中搏击的海燕形象,亦未曾联想起当年儿时的"蠢事";只是在读先生之《似曾相识燕归来》时,方才想起多年压在心头的愧事,这大约亦是孟子老先生所言之"人性本善"之"测隐之心"吧。

先生所著之《薛定谔的猫》第一次让我明白了所谓的"既死又活"的状态,过去读过相关的文章,但一如有人调侃博士,博士们以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为能事,始终无法理解"薛定谔的猫"的真意。而今读先生之文,遂瓜分豆剖,遂更坚定自己"以己昏昏不能使人昭昭"之判断,凡讲不清一件事,是其不真知;如属真不知者,亦不会去讲;而只有真知者,方会用自己的语言三言两语讲清原委,厘清事实,而不是以文解文,甚至用学术名词唬人。 先生的理工科背景让先生的文章格外不同,一如毕淑敏先生之医学背景亦令其文章与众不同。先生之文章因此亦辨识度颇高,与一般的文史类文章不同,先生为文,颇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意趣。

读《冷月亮》有感之处颇多,篇幅有限,无法一一道来,遂为《"热"眼旁观〈冷月亮〉》,权做读后感。



发表于 2021-12-19 13: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在爱上包头总能学到新知识。
发表于 2021-12-19 13:44:12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先生谦虚了
发表于 2021-12-19 14:05:07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凡讲不清一件事,是其不真知;如属真不知者,亦不会去讲
发表于 2021-12-19 14:20:38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赞美赞美赞美、赞美赞美赞美、赞美赞美赞美。
发表于 2021-12-19 14:51:38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发表于 2021-12-19 15:04:36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你
发表于 2021-12-19 15:16:59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19 15:22:24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4-26 05:18 , Processed in 0.0450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