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50|回复: 40

包头史话!"开发西北"声中的包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3 10: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包头史话.png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四省,吞并中国的野心更加暴露,侵华步伐节节加快,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伸向察哈尔和绥远。策划内蒙古独立,占据蒙疆是他们的第二步侵略目标。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许多爱国志士仁人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提出了"开发西北"的主张。因为内蒙古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国通向苏蒙的重要通道。是日本建立反苏包围圈中最重要的一翼。内蒙古地区农、畜、矿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战略物资又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大侵略战争亟需的物资。

怎样开发西北,爱国志士仁人提出了各种主张,有的主张实业救国,振兴工业;有的主张从乡村建设入手,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有的主张建设新农村,移民实边,开发西北等等。於是一批国外有识之士纷纷来绥远观光,发表观感,倡导开发。这些人士中有傅增湘、胡适、任鸿隽、郑振铎、谢冰心、刘举农、顾颉刚、陈波儿、应云卫、吕骥、任白戈、叶浅予、刘良模等。甚至国民党特务江亢虎等也来了,他们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文章,进行呼吁。

当时傅作义任绥远省主席、三十五军军长,正想有所作为。他一方面坚持抗战,对德王等实行蒙旗自治,组织伪蒙汉军队等活动进行抵制,一方面又极积参加长城抗战,红格尔图、百灵庙、大庙等战役,轰动全国,声誉日隆。上述种种原因,促成了全国各地大报,将绥远做为一时的新闻中心。

在"开发西北"声中,值得一提有以下几件大事。

创办包头电灯面粉公司

原山东省议会议长王鸿一,联合了山东、河北两省的一些旧同仁,倡导在绥远办理农垦,先后在固阳设置中华垦殖公司,在五原建立山东移垦事务所,从山东移来一部分农民开荒种地。王鸿一还拟建中华面粉公司,后改为包头电灯面粉公司,参加的有朱桂山、米阶平、安锡嘏、何绍南、傅作义、段绳武、王靖国等,每人一万元,共集资二十万元,委任他的学生齐梦白总揽一切。

他们先向德商亚美公司订购四部磨面粉机,总长200接英寸,每接英寸产面粉三袋,每天可产粉六百袋。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又向英商怡和洋行购妥一台100马力的发电机。厂址选择在包头火车站(今包头东站)东北二里处。1930年发电机安装完毕,但锅炉极差,经常漏水,又换了新锅炉,培养了己的技术力量。面粉厂设备,因买办转卖了设备,推迟到1931年6月才安装完毕,投产。

1931年6月,公司在包头召开了股东会,公司正式开业,电灯安装猛增至3000盏,面粉日销也大增,吃面粉的人逐渐增多。至1937年,电灯、面粉公司又新安装了260千瓦的发电设备,面粉日销五百袋,面粉机满负荷运转。公司共吸收投资30万元。生产形势一直很好,是当时绥远省较大和最早的工业之一。但日本军占领包头以后,即将电灯公司强行收买,建立蒙疆电业株式会社包头支店。留下的面粉部分,改名为包头支店,由原企业经营。

河北新村

河北新村,位于旧包头城东南十五里外,南去平绥铁路不过数百米,由开拓西北的先行者之一,包头移民实边的奠基人段绳武先生所建。

段绳武,又名承泽,字以行,河北省定县人,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0月生于定县高头村一殷实农家。幼时,入邻村私塾读书,稍长,到城关县立小学攻读,耳闻目睹列强侵我中华,遂生报国图强之志。后到北平投军,因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先后被提升为排、连、营、团、旅、师长,直至代理五省联军第一军长。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他发现祖国内忧外患,战乱频仍,内心十分苦闷,常常抚心自问:"何以报国为民。"1929年,率部驻防宣化时,他曾上书蒋介石,要求赴西北实边未准,于是愤而辞官,立志以个人的力量到西北边陲办理移垦事业。

1931年夏,他亲赴西北考察,看到这里人烟稀少,村庄多有教堂,农民生活万般贫困,又发现有日本人冒充喇嘛,进行特务活动。愤慨之余,更加坚定了信心,他一边向社会呼吁,一边进行移民实边的准备工作。这一年冬,他变卖家产,举家迁来包头。

初到包头,适逢山东、河北旧友筹办的电灯面粉公司濒临倒闭,他解囊相,又募集大量贷款,使电灯面粉公司从危难中得以解救。

1933年,段绳武在包头城东南十五里外,廉价购置盐碱地六十余顷。是年夏,黄河泛滥成灾,直、鲁、豫大片农田被淹,数以万计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他闻讯后,当即在包头组织"直鲁豫同乡会",并与耆老谷九峰、张清廉等数十人发起组织"河北移民会",函请河北省政府协办移民包头事宜。然直至仲秋,才办理移民30余户。移民来到包头后,由于受不了垦殖之苦,多数动摇,所以事违人愿。

吸取首批移民教训,次年深秋,段绳武亲赴灾区动员。当时,洪水尚未退尽,视野所及,一片汪洋。他日以继夜穿梭于农民中,热情地宣传"河北移民协会"的宗旨条款,经严格考察选择,有100户,312人到包头落户。1935年4月,段绳武率众在村址兴建新村,6月工竣,遂命名该村为"河北新村",他自任村长,举家住在村内。

段绳武治村井井有条,对安置移民,贷款拨地,建设新村,村民自治等,都拟有详细规划,制定了"村民公约"。在他的领导下,全体村民开荒地,搞建设,兴合作,办教育,组织生产自救,实行村民自治。一年后,新村初具规模,面貌大为改观。

新村为正方形围堡,堡内面积一顷,于南段中间辟一大门,堡之四角,各筑炮楼一座。村的正中为公共场所、花园、运动场等。场中立架,悬大钟一口,以集合村民。正北有房一列,约二十余间,为村民礼堂兼武训小学堂,左右分列为仓库、工厂、碾磨房、合作社、村公所、及牛、马车棚等。村内四处,分筑村民房舍,约二百余间。每户约二、三间。住房外有空地,自耘蔬菜。村内有小渠流水,横贯东西,有井供饮用。出村大门,为大马路,两旁分植行道树,马路左右,辟园数十亩,种蔬菜,引渠灌溉。过平绥铁路,瞩目远望,陇亩井然,皆为新村田地。设置巨型拉水机,引用电面公司电力浇灌田地。

新村组织有家庭工业合作社,分纺毛、棉织、缝纫、刺绣等部,所产绒毯、棉布及缝工刺绣,均极精致,优美可观。此外,还有运输合作社、牛乳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

为提高村民文化教育水平,新村建有小学、成人扫盲班、妇女识字班,并成立了新村教育委员会。

新村内部组织健全,实行村民自治。村民大会为新村最高权力机关,有选任呈免保甲长,及创制度、决定村公约之权,并由大会选举监察委员、调解委员组成委员会,以纠察全村村政事项,平息村民争讼。以村公所为村政改执行机关,公举保长一人,负执行责任,保长以下,由村民公举甲长十人。

自1933年至1935年,段绳武先后四次动员移民来包头实边,共330户,1000多人,用款九万余元。为开发西北,垦荒实边,呕心沥血,个人资产消耗殆尽。他的四个儿子在河北新村却染上了肺结核,因缺医少药,先后相继死亡,他的事迹感人,成绩昭然,受到全国各界人士、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与好评。河北移民 协会董事长谷钟秀、齐振林视察河北新村后,在《开发西北》杂志上撰文:《绥远河北村巡礼》,高度评价段绳武开发西北的成绩。著名人士顾颉刚先生主编的学术刊物《禹贡》,刊载了侯仁之先生的《河北新村访问记》一文,详细介绍河北新村兴建始末。段绳武本人还应邀到高等学讲学。全国许多来包头访问的知名人士,都曾到新村参观过。

1936年,百灵庙战役后,陈诚到绥远劳军时,曾面见段绳武,邀其出任军长,他婉言回绝。他说:"我愿当村长,不愿当军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华,段绳武应召南下参加抗战。临行时含泪告别村民,"抗战胜利后,还回来当我的村长"。村民哭泣,难舍难分,相送数里。绳武走后,伪蒙军窜入新村,奸淫烧夺,无所不为,新村破产。绳武闻之,痛哭不已。

段绳武到重庆后,被委任为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中将主任,主管全国伤兵工作。为安置抗日前线负伤的残废军人费尽心机,被广大荣军呼为"荣军之父"。

1940年7月13日,段绳武先生终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病逝于重庆。绳武至亲、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挥泪写下律诗一首《哭绳武》:

中原尚自遍胡尘,竟先挥泪哭哲人。

放刀东南怀旧事,移民西北立新村。

三年鞠劳伤兵友,十省奔波报国心。

大江东去蜀山黯,忠魂应绕嘉陵滨。

(李建劳)

萨县新农试验场

新农试验场在萨拉齐县(今土默特右旗)城东南十五里。系阎锡山捐资六万元,於1929年兴办的,拟作为将来创办新村之试验场地,使用机器耕种,自行经营。是来西北访问考察必去之处。

该场聘请南京金陵大学农林科教授李映惠来主持场事,购地368.55顷,从上海慎昌行购美一农具公司新式农具全套,计15至30马力拖车带三行犁一部,10至20马力拖车带二行犁一部,双行四排园盘耙一部,条播耧一部,割捆机一部,打谷机一部。此外,建筑房屋36间,还购有普通农具等。至此新场略具规模。

次年,李去世,改聘金陵大学讲师任承统主事。当年种地四十余顷,但机器耕种,费用高於当地人工之二、三倍,遂改为以人工为主,辅之以机器。这一年张家口种畜场停办,又运来英国哈利佛牛和澳羊与本地羊混交杂种羊,后因无经费,移至归绥。该场誓与普通农民一样生活,取消月薪制,刻苦牺牲精神实可嘉。

该场规划,前五年分期开荒,由省府年资助1万元,后五年建设新村,达到自养,经过六年建设,成绩昭然。其大端是:

水利:从19年起至24年,先后完成干支渠40余里,可浇灌全场土地。

牧畜:全场养马牛驴骡大小共400余头,羊1070只,鸡、猪不计。在固阳县五丰乡,僻一南北约35里,东西25里的地为牧场,由新农试验场主持经营,从事改良推广、培植牧草等工作,又辟二十顷地做苜蓿采种圃。

家庭工商业:已有栽绒毯厂、皮革工厂、百货商店、碾磨坊、干货铺、砖瓦窑、煤矿、还拟建榨油、酿酒、制粉等工厂。

以上举措,已不仅是开荒辟地,更含有甚为浓厚的社会运动意味。

新村组织大纲规定:"五家为邻,五邻为闾、四闾为庄。五庄为村,即新村。全村按方位划分为五区,各区又以渠道为界。已建房室134间,逐年招来垦民居住,现已有房400余间,户200、口1000.又兴建一千人大礼堂一座。

新村注重人格与精神之训练,使之具有集体生活意识,实行"自养、自卫、自份"为目标。使社会为一大学校。还有小学一所,除文化学习之外,还偏重农牧实习,纺织训练等,要求成人均到夜班受教,但是这一新村试验,到第二年日本侵略军占领萨拉齐县,便自行解体了。

(原载《禹贡》半月刊,6卷5期,1936年11月。侯仁之《萨县新农试验场及其新村》。此处略有删节)

乡村建设委员会

傅作义先生很欣赏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学说。在绥远省主政期间,在剿匪清乡之后,曾派人去山东邹平,河北定县考察乡政,并请梁漱溟、晏阳初,别廷芳派员来绥远指导。1934年成立绥远乡村建设委员会,自兼委员长,下设乡村工作人员训练所,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青年受训,先招收四期学员,共训练千余人,受训期满,派往农村担任乡村工作指导员(简称乡导员),协助乡长执行"教、养、卫"三位一体的乡村政治。

乡导员首先在各村建立自卫队,施行军事训练。再由自卫队挑选若干人到归绥受训,发给武器,名为绥远省防共常备队。1937年国共合作,乃将防共常备队改为绥远省国民兵,设司令部。"七•七"事变时,国民兵已组建成六个团,共约万人。

乡导员在农村,今天清查户口,登记牛羊;明天召集开会,出操训练,还要禁烟禁赌,老百姓厌烦他们管得宽,乡长们嫌他们碍手碍脚,就给他们送了个外号叫"五道爷"。编顺口溜说:"傅作义派五道,派下五道不盖庙,钻在村里瞎胡闹。"时间一长,多数乡导员与乡长同流合污,成了鱼肉人民的帮手。傅作义施化乡村政治的打算,落空了。1937年绥、包沦陷后,乡建会就结束了。

乡训所的学员,第一、二两期,萨拉齐县人最多,1935年冬,乡建会开始派乡导员下乡,前后共两年时间,派往萨拉齐县(今土默特右旗)的干事先后有麻文彦、王山巍、刘映元,包头的有杜如薪等人。乡建会等于县政府的一个综合科,民、财、建、教和保安、司法都管。萨县地主势力和天主堂势力都很大,乡建会工作冷冷清清。不少乡导员不在住所,或只能做一些表面工作,或给义务学校上上课,给农民抹抹药,自卫队工作没有抓起来,真正的基层组织,被大户把持,非常难斗。如乡导员崔茂才去大岱乡工作,大岱乡地主用美人计勾引他,让地痞前去捉奸,在报纸上报导,搞臭这些乡导员。

归、包沦陷以前的九月份,各县乡导员在包头召开一次会议后,便撤退到五原去了。许多乡导员也就自寻出路,多数人进入后套,参加特务和基层政权,或者参加革命,上大青山,或参加自卫军和马占山挺进军,还有投敌或当了独立队(土匪)的。乡建会也就烟消云散了。

(摘自《傅作义生平》一书,潘纪文"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文 和刘映元"绥远省乡村建设委员会与乡村工作指导员"一文)载《内蒙古文中资料》第一辑)

资料来源:《包头史话》(中共包头市委宣传部 编;主编:李绍钦),1994年7月。黄翔(阴山小虫)整理于2021年12月




来源:家乡的记忆

发表于 2021-12-3 10:59:47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发表于 2021-12-3 11: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21-12-3 12:19:34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66666666666666666666
发表于 2021-12-3 12:30:28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珍贵的历史记忆!!!!
发表于 2021-12-3 12:36:58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爱上包头,珍贵的历史记忆!
发表于 2021-12-3 12:46:46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3-28 21:15 , Processed in 0.0439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