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058|回复: 51

包头市清代古碑的灵异事件!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6 08: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代“诗豪”刘禹锡的《陋室铭》,有蕴味、有灵性,自信又不张扬。

南宋诗人陆游曾经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这样想来,刘禹锡先生的锦句或许是从魁星老爷的囊中翻捡出来的。其中,隐含着一番天机,竟然显灵于1000余年后老包头的古庙,并且记载于老包头的古碑。

有仙则名

包头老城,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南部地势平衍,北部则是崎岖的坡梁。

其中的一处坡梁,俗称“大仙梁”。

旧时代的人们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会随时介入到人的日常生活,或降福,或生灾,影响着每个人的命运。然而,他们又说不出这种神秘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于是山神、狐仙、柳树精等等灵异之事便流传开来。人们不敢直呼其名,统统尊为“大仙”。

老包头人对于大仙有着特殊的感情,据古碑记载:“镇民奉事大仙,不懈益虔,水旱疾疫,祷应如响。”看来,供奉者心诚,受奉者显灵,一派和谐气象。

然而,光绪六年(1880年),大同镇总兵张树屏巡视老包头,为了防范流窜于阴山一带的土匪袭扰,决定加固城墙。

轰轰烈烈的官方扩建工程,难免要有所拆迁。当初,百姓供奉大仙,只是建了一座土龛,也就是小小的一间土屋子,正在拆迁范围之内。工期紧、任务重,拆除大仙土龛之后,随即加宽城墙。

怪事却就此而来,城墙加固工程彼为顺畅,唯有大仙土龛曾经所在的地段,刚筑起便坍塌,三番五次,总是不能成功。于是,各种谣言也就随之而起,众说纷纭。

“惟西北一隅,且筑且圯,如是者再三,群情疑骇,莫省所由。”

“是处向有土龛,藉以式凭,今城成而龛圯,神其憾诸?”

负责督查工程进度的大同镇官员林成兴,顺应舆情,矢愿为大仙重建庙宇、再塑金身。话音落地,“不日而工竣”。

城墙扩建工程顺利完工,林成兴大老爷倒也没忘当初的承诺,捐出自己的薪俸,指挥手下的士兵,在大仙梁近侧的沟内开凿石材,垒起了一座石窑。

“因就父老所指之地,伐石甃窑,缭垣作界,轩楹嶻嶪,丹雘陆离,工成而民不劳,事举而财不匮。一时都人士女,肩相摩、毂相击,奔走膜拜于庭下者,目不暇给,而庙之规模于是始大矣。”

同时,在新建大仙庙右侧(东侧)又修了三间禅房,崇祀文昌、仓颉,名为“字纸会馆”,用以教化百姓敬惜字纸、尊重文化;在大仙庙左侧(西侧)又加修石窑,供奉为国捐躯的士兵,名为“忠义祠”。

百姓见此情形,也踊跃捐资,打算为大仙庙修一座戏台。

“方事之殷也,凿石于庙右之山冈,石未尽而泉涌出,清冷甘冽,为镇城诸泉冠,因甃石为井,以供附近居民之汲。”

结果,采石之际,竟有甘泉涌出,福泽全城。

以上事迹,勒石于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所立的《创建大仙庙附忠义祠字纸会馆暨戏楼碑》。

事世变迁,上个世纪末期,大仙庙沦为居民住宅,空对日月。

直到北梁拆迁改造之时,大仙庙重见天日,那块光绪年间的石质匾额"有仙则名",也依然留存。

2018年2月,大仙庙入选"包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640.png

重见天日的大仙庙(被围挡保护起来了)

640.png

大仙庙的石窑

640.png

光绪年间的石刻匾额

有龙则灵

包头老城之内,始建年代最早的宗教建筑,当属南龙王庙了。

据记载,"镇之东南隅,旧有龙王庙一楹,系土默特蒙古所建。不知建于何时,有康熙五年补修匾额。越乾隆间,农民渐集,益以禅房、山门、钟鼓乐楼。"

由此可知,至少在康熙五年(1666年)之前,龙王已经在老包头呼风唤雨了。

论年代、论规模,南龙王庙远远超过了大仙庙。这也难怪,老包头人大多是"走西口"的山西人后裔,山西有名的五台山上,香火最旺的莫过于广济龙王五爷庙。山西人念旧,离开故土,仍然供奉旧神,把从家乡迎请来的五爷安置在城内,安置在思乡的梦中。

640.png

南龙王庙的山门与钟楼

640.png

南龙王庙的内景

相传,这位远道而来的五爷也有着非同寻常的道行。

"神座后有小孔,探之不知深浅。相传下有洞府,遇亢旱,祷则雨。"

如此灵验,莫非是直通海底的水晶宫吗?更神奇的事,还在后面。

光绪元年(1875年),南龙王庙又一次扩展殿堂,叮叮当当的斧凿响起时,那个小孔忽然不见了,仿佛龙王不耐烦这番吵闹,关闭了通道。等到新殿落成,龙王塑像移入,那个小孔再次出现在了新的神座之后,任由匠人用泥封堵,总是随堵随陷,仿佛填充不尽的样子。

于是,庙内住持出面发话:"此系旧洞之变化,宜听其自然,不可弥也。"这是旧洞的神奇幻化,应该顺其自然,不要再堵了。

此次的南龙王庙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庙内住持想要勒石纪念,请来了文采斐然的山西河曲县贡生邬宝,由其撰写碑文。

邬宝先生念念不忘那个小孔,屡次提及,并大发感叹:"噫!旧殿已没,新殿甫成。其孔之没,有如是者,此真非常之应灵,人莫能测,不有以志之,不将终于不传乎?夫天下胜地名区,古迹胜境,载在史册,传于后世者,皆有心人恐其湮没也。余为之记也,亦若是焉耳。"大意是,这番灵异乃是天意,我老邬一定要把它记载下来,传于后世。

以上事迹,勒石于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所立的《重修南龙王庙小记》。

两百多年之后,南龙王庙重建,徐麦涵道长成为南龙王庙的住持。

南龙王庙早已荒废多年,幸亏曾经充当橡胶厂的仓房,得以大体保存。在徐麦涵道长的主持之下,如今已是焕然一新。

徐道长常会留意当年摆放龙王神像的位置,想找到那个神奇的小孔,至今尚未如愿。

天地造化,鬼神莫测,秉持护教行善之心迹,或许,终有法缘再现……

早在2006年9月,南龙王庙已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640.png

南龙王庙恢复百年庙会传统, 为广济龙王五爷唱大戏

大仙庙所在坡梁,山势平缓,暗合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锦句。南龙王庙紧临东河槽(旧称博托河),水仅齐胸,暗合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锦句。

两座庙宇,一仙一龙,历经岁月沧桑,却未毁坏,而是重现于太平盛世。似乎,在启示着什么……

祈愿,灵异依旧,护佑国泰民安。



来源:家乡的记忆

发表于 2021-9-16 10:13:35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
这是两个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4-18 14:49 , Processed in 0.04713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