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86|回复: 35

吴久冰 | 《跑调犹歌秋意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5 09: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jpg 2.jpg

今日,2021年9月14日,农历八月初八,周二,节气在白露、秋分之间。

我所在位置,大约是东经110度、北纬41度左右,海拔约1000米,古称九原郡,今称包头市,别名鹿城,这是个四季分明的地方。

四季,应该是地球人共有的概念,即使如赤道,一年里虽然气温变化不是很大,但也分雨季、旱季,只不过将四季合并为二季。

当然,四季主要与地理位置有关,如地球南、北半球四季则不同,我们这里是深秋,而澳洲、新西兰则正是春暖花开时。四季是时间的孪生物,一年等于四季,四季一个轮回便是一年,四季是宇宙时空在地球上的直观体现,是上天馈赠给人类的一份独特大礼。划分并记录四季的主体无疑是人类。所以,四季才是天时、地利、人和最完美的统一体。

人类是一种陆生动物,地球陆地的大部分疆域在北半球,如此,可以推测,四季应是北半球人最早的文明成果,进而推广至全人类,从已有的人类语言文字中可以证实,不同的语言文字里,都可以找到春夏秋冬的对应字眼。

看来,地球人对四季变化均有感应,特别是北半球人,更敏感。我就是北半球人,所以,从小就知四季冷暖。四季里,我最喜欢秋天,原因很简单,秋季的北方容易觅得食物。

在我的人生阅历中,如果必须要找出一样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我一定能脱口而出。但不是您所存留的那样的刻骨铭心:或爱情,或功名,或利禄…我人生最深刻的体验就是:饥饿。

我真正不用人为限制地能吃饱饭,还是1979年上大学以后。

秋季给我减缓饥饿的美好印象,至今也深刻我的骨髓。秋天里,各种茎块类植物已相继成熟,随手拔出哪一个都可直食,胡萝卜、甜菜、芥菜疙瘩、蔓菁、洋蔓菁(鬼子姜)。向日葵更是唾手可得。拉秧的瓜,也未必能尽净,二茬的西瓜、香瓜也能充饥。

进城已有四十多年了吧,我还是习惯在秋季里四处踅摸,看看哪样植物的果实可食。路边倒是有山桃,太酸涩了。皂荚树倒是有硕大的果荚,比山桃还五味杂陈。于是,每个秋季,会不由自主地在每顿饭上加量,使自己的胃口还能与秋天保持一种儿少时形成的饥饱共振。所以,我的少年至青年至中年乃至现在的老年,虽然,精神越来越细弱,但腰围还保持在十六岁那个秋天时的鼓胀。

今秋也不例外。只是,我的四季感还停留在农耕时代那种粗放的口腹感、物质感上,似与精神世界不贯通。今早起,看看户外阴云密布,秋风已萧瑟,知是秋已渐凉,便将外套由薄换厚,并未多想,我的秋天,重点还是穿衣吃饭。午餐,饱食最爱___莜面,饭后,临窗近观,只见屋顶的阴云更加密布,再看院里,已是湿漉漉一片,原来是又一场秋雨。

举伞出门,耳机里照例播放一些闲散的曲目,与音乐欣赏无关,只为了散步也有个节奏。

未走几步,耳机里又响起了张学友的那首《秋意浓》,平时也听,似无感觉。此时,正有细雨敲伞,也有秋风拂面,一声“秋意浓,离人心上秋意浓……”正在耳际,于是,不由地驻足。难道,秋意还有淡薄、渐浓、浓得化不开这样几种境界?听张学友的声音、旋律,大约已是浓得化不开那样的秋意,不然,怎会这般愁肠千回百转、凄情跌宕起伏?

因为常听这首歌,我也就大体知道了《秋意浓》的来历。1989年,还是中日友好火热时,中日两国合拍电视连续剧《再见李香兰》,其主题曲由日本当时著名音乐人玉置浩二创作,名为《不要走》,这首歌并由玉置浩二唱红,后改编成粤语歌曲《李香兰》,由张学友在华语界唱红,1993年改编成普通话版的《秋意浓》,成为了一直流行至今的华语歌曲。

虽然,我听不懂玉置浩二歌声里的日语文词,但我能听懂玉置浩二那情绪饱满的如泣如诉声,浩二先生真假声自由切换,如秋风的自由起落,如秋雨的大了小了落了停了,看来,浓烈的秋意就如人的情感那样强烈起伏。以李香兰一生的神龙不见首尾,恐怕秋意浓都是在克制着,说李香兰的秋意火辣当然不为过,燃爆也称得上。听玉置浩二的《秋意浓》,你就能切实感受到从立秋至处暑至白露至秋分至寒露至霜降的完整秋天,有初秋时的清风送爽,更有晚秋时的冷风彻骨。

张学友是华人,所以他的《秋意浓》更多是华人的秋天,这个秋天里的冷热,已有了许多克制、中庸。秋意浓,离人心上秋意浓,一杯酒,情绪万种…握住你的手,放在心头…不怕相思苦,只怕你伤痛…不怕我孤独,只怕你寂寞…舞秋风,漫天回忆舞秋风……歌者的表达,一直是在惦记着对方、关心着对方,他(她)不怕自己的相思苦、孤单,只耽心着对方的伤痛、寂寞……

歌为心声,从《不要走》到《秋意浓》,虽然,曲调旋律虽未有大变动,但歌词表意的明显变化,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来。日本虽然是东方国家,但明治维新后,已逐渐融化在西方文化中,正如一位西方文化学者概括日本人是“菊与刀”,菊大概就是必要的形式礼仪,刀大概才是骨子里的要素,菊与刀的核心还是务实。《不要走》,直接明了,别离开我,不要走…就这样,和从前一样…

《秋意浓》则婉转多了,不怕相思苦,其实说的就是相思很苦,不怕我孤单,其实说的就是自己很孤单…但为了给相爱的双方免责,就说,怨只怨人在风中,聚散都不由我……结果就是,漫天回忆舞秋风…

今天的这场秋雨好珍贵,我不用交学费,就由农耕时代的一笼统秋天一下子跨跃到了现代社会的初秋、中秋、浓秋的精细化秋天。我今天也有了秋意浓,不过,我的秋意浓倒不是因为离愁,而是教我麻木已久的心灵又有了清晰的时空感,使我知道了自己处在哪个具体的经纬交叉点上,也明白自己活在哪个季节里的哪个时刻,我又想起了家乡的春耕、夏锄、秋收、冬藏…想起了喇嘛大爷的寒屋、四挠娘娘的咳嗽、王五爷爷的说书、交其爷爷家那只咬人的黑狗…

……我要你记得,无言的承诺…张学友的歌声再次响起,借着这浓秋里的秋风秋雨,我也不由地随着耳机里的音乐,哼唱起了这首《秋意浓》,我当然知道自己的嗓音跑调,但从这个午后开始,我跑调犹歌秋意浓,哪怕冬天到了,我跑调还要唱冬天里的一把火呢……

2021.915晨草毕


发表于 2021-9-15 09:03:47 爱上包头APP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
漂亮的露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4-19 23:37 , Processed in 0.0447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