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655|回复: 25

包头史话:回纥道和马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0 09: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awdwadawdawdawdawdaw.jpg


中受降城入回鹘道

唐德宗(公元780-804年)时的宰相贾耽写的《皇华四达纪》一书中,记载了唐朝通往边境和国外的七条主要道路,其中第四条道路为中受降城入回纥道。《皇华四达记》这部书已经找不到了。幸好宋朝欧阳修编的《新唐书•地理志》中,转引了有关的内容。原文如下:"中受降城正北如东八十里,有呼延谷,谷南口有呼延栅,谷北口有归唐栅,车道也,入回鹘使所经,又五百里至䴙鹈泉,又十里入碛,经……八百里至山燕子井,又西北……七百里至回鹘衙帐(在今鄂尔浑河西)①。……北六百里至仙娥河,河北岸为富贵城,又正北如东……至骨利干,又西行到都播部落,又北至坚昆部落……又东北至宝韦,鞠部落。骨利干、都播二部落北有小海。……东北有俱轮泊,泊之四面皆室韦"②。

这一记载中的呼延谷,就是今包头市昆都仑沟。中受降城,据书中所说,该在今包头郊区全巴兔乡或哈业胡同乡一带,但当地没有唐代古城;所以应是沃陶窑子乡古城③。䴙鹈泉在今乌拉特中旗国境线北侧蒙古国境内。山燕子井,今蒙古中戈壁省曼勒格尔一带;回鹘牙帐,蒙古鄂尔浑河上;仙娥河,今蒙古色楞格河;小海,今贝加尔湖;骨利干,今贝加尔湖东南;都播,今叶尼塞河上游;坚昆,在贝加尔湖西南;俱轮泊,今呼伦湖;鞠部落,在俱轮泊之西;俱轮泊周围为宝韦族④。

从中受降城经回鹘道,到了回鹘衙帐后,可以通向东、通向东北,通向北,通向西北各部落,即是说可通行到漠北各地。

我们再看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关内道四"所记"中受降城"条的"八到"。城南至上都(即西京长安)一千八百六十里。城东南至东都(东京洛阳)取单于路(即今和林格尔县北古城,当时是单于都护府驻地)。东至东受降城(今托克托县)三百里。西北至天德军(今乌梁素海东侧畔)二百里。南至鳞州(今陕西神木县)四百里。北至碛口(即䴙鹈泉北十里)五百里"。即是说,从中受降城,既可以到唐西京长安,又可以至东都洛阳。中受降城是中国北方的交通枢纽处⑤。

"花门天骄子"

回纥后来改名为回鹘,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就在今贝加尔湖以南,土剌河(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以北游牧,称为丁零,后来迁居西方,习俗乘高轮车,北魏时叫高车。唐朝时的回纥部落联盟由药罗葛等九个姓氏的部落组成。突厥称雄时,征服漠北各部落,主要是凭借回纥的力量。唐朝初年,回纥首领菩萨以五千骑兵击败了突厥颉利可汗的十万骑兵,转而支持薛延陀与突厥对抗;东突厥汗国被唐灭亡后,又配合唐军消灭了薛延陀汗国,从此实力强大。回纥首领吐迷度看清了当时形势,与唐朝友好相处,唐太宗还亲自到灵州(今宁夏灵武),接受以回纥为首的漠北各部落参拜⑥。公元744年(天宝三年),回纥骨力斐罗可汗在位时,尽有突厥故地,雄长漠北,玄宗封他为怀仁可汗。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一身兼平卢(今河北唐山市迤东地区)、范阳(今北京和天津地区)、河东(今山西省)三镇节度使,又兼陇右群牧总监(唐的马苑)的安禄山,与史思明从河北三镇发动叛乱,十五万大军,席卷河北,攻陷唐东京洛阳⑦。这时朔方节度使有兵士十万,战马三万匹,大多跟随郭子仪、李光弼去平乱。唐朝以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率朔方军一万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西北)。这时潼关失守,玄宗逃跑到四川成都去避难,太子李亨到朔方灵武接位,这就是唐肃宗。

西京失陷后,同罗、仆骨部长、贼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出塞,诱惑河曲九府、六胡州数万突厥降户,跟随着他,进攻灵武,形势十分危急。幸赖郭子仪与回纥葛勒可汗在呼延谷会师,立即东进,击叛军於榆林河北(今土默特右旗和托克托县一带),斩首三万,捕虏了一万,保卫了灵武的安全⑧。第二年,757年,回纥太子叶护又率兵四千南下,配合郭子仪军,先收复长安,后又收复洛阳。

公元763年,代宗接位,又派使者到回纥,请求出兵帮助征讨史朝义(史思明子),回纥又从受降城出兵南下,协助唐朝消灭了史朝义,平定了河北⑨。

回纥屡次出兵助唐,也得到了唐朝极其优厚的酬赏。

唐朝先后下嫁了五个公主到回纥。有肃宗李亨女宁国公主,德宗李适女咸安公主,宪宗李纯女太和公主。这三个都是皇帝的亲生女儿。还有两个是大臣仆固怀恩女光亲(登里可敦)和崇徽公主。这与历史上的和亲,下嫁都是宗室公主,礼遇上要高得多。每次下嫁公主,唐朝赏赐无数,耗资都在十数万缗以上(相当於大县一年的财赋收入),而当时朝廷赋税收入,最高时(代宗大历末年)仅年一千二百万缗⑩。一缗一千文。

唐肃宗曾与回纥太子叶护相约:"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回纥军在攻克东京洛阳后,纵兵大掠三日。公元762年(肃宗宝应元年)第二次收复东京后,又杀人上万,放火烧城一二十天,抢掠财物无其数。回纥兵所经过的地方,地方官供应稍不如意,便被任意杀害。唐朝官员和人民都愤愤不平⑪。中国诗圣杜甫写了一首诗,名叫"留花门",花门就是回纥。留花门,就是针对请求回纥出兵而抒发的感慨。

"花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⑫......"。

对回纥贵族,除大量封官进爵以外,唐朝每年还赏赐给绢二万匹,送到朔方。其他用各种名义馈赠的礼物也很多。

唐朝为了平定史朝义,第三次向回纥征兵时,回纥兵原本是受史朝义的煽动,到了受降城,准备南下虏掠财物的。唐朝使臣去后,可汗才改为援唐。但在与唐太子李适(即唐德宗)见面时,非要太子拜舞为礼,李适手下两个官员表示不同意见,竟被活活打死。李适记恨在心,后来一当了皇帝,便反对与回纥和好与和亲。命令在长安的酋长突董(回纥武义可汗叔父)、翳密施等回国。他们回国时装载金帛的车辆络绎不绝,到了振武军节度使(和林县北古城)处,一住就是三个月,唐单于都护节度使张光晟命驿站官员检查车上装载的东西,发现不少从京城虏掠的良家妇女。张光晟将董突等手下的一千多人全杀了,收缴马匹、骆驼数千匹,缯锦十万,把妇女送回长安。

马市互市

唐朝与回纥约定,从公元758年(肃宗乾元元年)开始,回纥每年卖给唐朝的马匹,匹价为绢四十匹,比实际马价高几倍。代宗时还规定,每年买回纥马的最高额为十万匹。事实上,回纥并没有这么多的马,每年只能出售数千至一万匹,最多时也不过数万匹,而且有许多是羸弱不堪、不可使用的。唐朝隐忍退让,每年付给几十万匹绢,还欠债累累,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的二十多年间,积欠马价绢高达一百八十万匹。宪宗时一位大臣说:"我三分天下赋(财政收入),以一事边"⑩。可见唐朝财政的困难了。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阴山道"一诗中说:

"阴山道,阴山道(就是回纥道,中受城道),纥罗敦肥水泉好。每至戎人送马时,道傍千里无纤草。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五十匹缣易一马,缣去马来无了日。养无所用土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⑮"。

双方互市地点开始在西受降城,到公元814年(元和十四年),移到天德军(今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东侧畔)。位于包头附近的中受降城成了当时马匹往来的枢纽之地。还应指出的一点,公元758年(肃宗乾元)以后,吐蕃趁唐内乱,控制了西域和河西走廊,隔断了唐通往西北地区的交通,截断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在这一形势下,中受降城道更成为唐京长安通往西域的要冲之一。西域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和沙陀部落到长安,都只能绕道漠北的回纥牙帐,然后循著名的参天可汗道南下到西受降城,再经天德军直南到夏州,南下长安,或从中受降城取道河东到长安。回纥因此乘机大肆勒索。回纥更名回鹘是公元788年(贞元四年)的事⑯。

公元840年,长期受回纥压迫的黠戛斯(名吉尔吉斯),起兵反抗回纥,黠戛斯的十万大军攻破回鹘城哈喇巴合孙,回鹘各部仓皇逃走。一支奔葛逻禄(今阿尔泰山西部),一支奔安西(新疆天山东部),一支奔河西走廊甘、凉二州,还有一支南下到天德军和丰州。最后一支中由温没斯率领的部分,约2000余人,先降。还有近十万人,由乌介可汗率领,到处烧杀虏掠,被唐军击败,部众降唐⒄。

唐后期住中受降城各族

早在公元779年(代宗大历十四年),由於北方形势安定,朝廷感到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权势太重,便把朔方一分为二,一为灵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定远、天德、盐、夏、丰等军州节度使,一为单于大都护、东、中二受降城、振武、镇北、绥、银、麟、胜等军州节度使,分领其众。即是说,中受降城及今伊克昭盟东部属于大都护府;天德军以南,包括今伊克昭盟西部、宁夏,属灵州大都督府⒅。回鹘败亡后,大漠南北一时没有强大部落足以统辖或号令各部,因此,许多少数民族又纷纷迁到漠南地区来居住。包头地区除原来住的突厥、回纥之外,又增加了:

室韦族、党项族。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公元813年(元和八年)修理天德旧城,城周十二里。城施工时,就有附近居民三万余家苦於室韦、党项的侵略,从山谷中移居城内⑲。这说明,原居住在今呼伦湖附近的室韦族和原居住在青海的党项羌族中,有的部落已迁移至天德军附近一带来了。

达靼族。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达靼族本来居住在奚、契丹之东北(今松花江以东),后为契丹所攻,有的部落便散居阴山(今大青山)之北,自号达靼,后来又蔓延到河西(今伊克昭盟)。可见其分布之广。

沙陀族。唐朝灭亡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小朝廷,他们像走马灯似的忽起忽灭。其中的唐、晋、汉三朝的统治者都是沙陀族人,沙陀族是当时北方各族中善于战斗的一个民族。

沙陀本来是西突厥属下的一个小部落,名处月,居住在今新疆东部伊吾一带,地沙碛,故名沙陀突厥。后来被吐蕃逼迫,先迁灵州,后又迁神武川(今雁北地区)。回纥乌介可汗南下时,沙陀族首领朱邪赤心曾率领沙陀兵守卫天德军,后来由于多次立功,被唐朝封为阴山府都督、振武节度使、大同军节度使等官职,赐姓李,名国昌。他的儿子名李克用,更是骁勇善战,善骑射,有谋略,被封为云中守捉使。云中守捉是小于军的一级将军,管兵7700人,马二千匹。驻防地在今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当时北方人称他们为李振武父子。公元878年(僖宗乾符五年),李国昌父子杀死唐云中防御使段文达,逃到阴山(今大青山)的达靼部。唐军派人到达靼部,密劝他们除掉李克用。李克用知道这个消息后,没有逃走,而是趁各路豪酋聚会之机,在会上表演了百步穿杨的超群射箭技术,箭中针芒、树叶,惊震了各部首领。大家都拥护他,愿意跟随他作战,所以他先后在达靼部招募了四万人、五千骑,参加镇压黄巢起义的战斗。这一系列事实证明,当时阴山(大青山)地区,主要是沙陀和达靼部人的牧地。后唐、后晋、后汉三个小王朝的建立,都得力於阴山地区各族人民的支持(21)。

吐浑族,又名吐谷浑(音突欲魂)。原住青海甘南,后来残部徙朔方、河东(今伊克昭盟和山西东北部),首领赫连铎、白承福,经常出没於振武、天德之间,公元840年(开成五年),回纥可汗弟温没斯等率众驻天德军时,曾向杂虏(指吐谷浑、沙陀、党项羌)购买谷物。公元842年(武宗会昌元年),天德军使田牟说:"吐谷浑、沙陀、党项与回纥是世仇,要求出兵驱逐他们。"不久,乌介活动於天德、振武之间时,也曾剽掠羌、浑各族(22)。这些史实,均可证明吐浑族曾在包头地区居住过。

唐代后期,中受降城及其附近地区,除住有上述各少数民族之外,还移入不少汉族在此屯垦农田。公元813年前后(宪宗元和中),先后在振武以西至中受降城六百余里之地,设十五屯,每屯130人,募人耕种,人100亩。后来增加到列栅二十,垦田3800余顷,岁收粟20万石。四年间,开田4800顷,收谷4000余万斛,岁省度支20余万缗。当时营田、和糴,水运使韩重华回朝汇报,请再增加开田5000顷,用人7000,就可以完全满足五城(东、中受降城、振武、胜州)的粮食供应。结果未成(23)。据《元和郡县图志》天德军条记载"牟那山(今乌拉山)南又是麦泊(今三湖河),其地良沃,远近不如"。意思是,这里也是屯田的好地方。

公元916年(辽太祖神册元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从辽上京(今赤峰市巴林左旗)出兵,征服了阴山南北的诸游牧部落。计先后征服了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诸部,虏俘15600户,勒石纪功於青冢(今呼和浩特市昭君坟)南(24)。这一事实证明,确曾有上述各民族在包头地区居住过。

注释:

1 回鹘衙帐在鄂尔浑河西哈剌巴哈逊(今蒙古哈尔和林西北),参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卷二。

2 《新唐书•地理志》卷43下,127页。

3 中受降城地望,将有专文讨论,原文"正北如东",似应为"正北如西"才是。

4 参《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地图出版社1983年版。

5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关内道四,115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6 《新唐书•回鹘传》卷217上,657、658页;《旧唐书•回纥传》卷195,624、625页。

7 《旧唐书•玄宗本纪》卷8,30、31页;《安禄山传•史思明传》卷200上,646-648页。

8 《旧唐书•郭子仪传》卷120,416-418页。

9 《旧唐书•肃宗纪•代宗纪》卷10、11,35-39页;《新唐书•回鹘传》卷217上,658页;《旧唐书•回纥传》卷195,624-625页。

10 《新唐书•回鹘传》上卷217,658页;《资治通鉴》卷239,7704页;《旧唐书•刘晏传》卷123,424页。

11 《新唐书•回鹘传》217上,658页;《资治通鉴》卷220,7034页。

12 《杜少陵集详注》卷7,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商务印书馆。

13 《旧唐书•德宗纪》卷12、13,45-55页;《旧唐书•回纥传》卷195,625、626页;《资治通鉴》卷233,7501-7505页;《旧唐书•张光晟传》卷127,431页;《李泌传》卷130,436、437页;《新唐书•回鹘传》217上,659页。

14 《资治通鉴》卷224,7221、7224页;《新唐书•兵志》卷50,146页;《新唐书•回鹘传》卷127,658、659页;《新唐书•食货志》卷51,148页。

15 《白香山集》上,卷四,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三年版。

16 《资治通鉴》233,7515页。

17 《新唐书•回鹘传》卷217,659、660页;参林干《突厥史》第九章,199-202页、207-231页,对回鹘的衰亡西迁考之较详。

18 《资治通鉴》卷225,7259页。

19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114页。

20《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卷74,100页。

21《旧五代史•武皇帝纪》卷25、26,42-45页;《新唐书•沙陀传》卷218,662-663页。

22《资治通鉴》卷246,7947、7955、7963、7967页。

23《资治通鉴》卷239,7696页;《新唐书•食货志》卷53,150页;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关内道四,天德军条114页。

24《辽史•太祖纪上》卷1,10页,商务印书局编印,"百衲本二十四史"。

资料来源:《包头史话》(中共包头市委宣传部 编;主编:李绍钦),1994年7月



来源:家乡的记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4-20 18:36 , Processed in 0.0481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