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爱上包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61|回复: 5

王吉祥 | 家乡那神奇的莜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3 0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家乡那神奇的莜面

王吉祥


084015dxrirz6oa2r7e072.jpg



人类长期以来,多半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岁月。温饱向来就是生命物种的头等大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高原干旱的阴山塞北的庄户人家,年年岁岁默默的勤耕细作,劳苦卑微的生命承受着“天灾”和“人祸”带来的 “瘪肚子”。食物的奇缺是我儿时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阴影,注定成为蛰伏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抹不掉的疼痛。



舌尖沉寂的年月,饥饿对存在的“味蕾”不管不顾地反复刺激,一种本能的欲望让大人们心里恐慌又无奈,让生长发育的小孩饥饿哭闹无宁日。缺少油水的家乡人,消化加剧发酵敏感,饿的也就特别快,地里劳作的父母大人不到下工时间,早已肚子咕咕乱叫,两腿发软,眼睛发黑;而我们这些懵懂且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常常哭喊着向父母要吃的,要“炒面”(莜面炒熟的),要“黄莜麦”(炒熟的莜麦粒),孩子哭声往往令父母揪心。尤其是夜里,孩子们的抽泣声声高、声声低,饥饿难熬,不懂的家里少的可怜的食品要计划着吃,省着吃,只知父母不给孩儿饱食终日。母亲有时也会慈悲一回,等不及下顿正餐,给我们没上学的小孩分吃一点“炒面”压压饥,虽不能饱食,也算给予了廉价充饥的零食。“炒面”“黄莜麦”是儿时长身体的小食品,有了它,我们不至于饿病饿倒;直到上小学,母亲仍然要让我们带上点“炒面”或“黄莜麦”;记得我上中学住校了,哥哥、姐姐因家境贫困,早早地的辍学了。母亲一如既往要我每周带上一小袋“炒面”,嘱咐我:食堂的饭吃不饱时接济点,别饿坏了身子。后来我在外工作了,父母不定时的把一袋又一袋莜面带到我身边,反复唠叨着“咱家乡的莜面地道、纯净、养人,常吃点少病没灾。”



084033g6kydsqyssqp8zs1.jpg




拥有“炒莜面”“炒黄莜麦”的年代,心里酸甜苦辣常伴随,它虽赋予儿时生活以甘甜,也曾在稚童时惹我憎恨过。莜面好吃,莜麦粒身上长得“毛毛”非常厉害,莜麦籽粒形似纺锤,有腹沟,顶尖布满了细细的毛茸,俗称“莜麦毛毛”,小小的“毛毛”颇具杀伤力,“毛毛”沸沸扬扬,四处撒野,无孔不入,无缝不钻,穿透力强,黏腻力大;不论钻入皮肤那个部位,只一丁点,一小撮,立刻会奇痒难忍,清理不及时皮肤就会红肿起来。年幼无知的小孩,不晓得其厉害,不长记性,大人们拾掇莜麦,或在热锅里开炒时,我们小孩不敢近前,有时躲得远远的,等到炒熟的麦粒香馨袅袅袭来时,惹得小伙伴们味蕾大开,看到金黄金黄的麦粒,小伙伴们按耐不住了,想充充饥,解解馋,壮着胆量,悄悄的靠近,偷吃点炒熟的莜麦,溜之大吉;可肚子不做主,不一会儿,又围过来,向大人们讨要“黄莜麦”, 三番五次出出进进,只顾贪吃忘记莜麦“毛毛”了,难免深受其害,身体痒痒的又挠又叫。从打场、收储,再到淘,炒,莜麦“毛毛”无处不在,肆意横行,持续侵袭。大人们在劳作过程中,在脖子上围裹一条毛巾,把袖口和裤口扎紧。然而,时间久了,少有松懈,“毛毛”会慢慢地潜入,因此,每完成一道工序,人会遭一次罪,着实让你痛苦一阵子。那时我们小孩对“毛毛”恨之入骨,大人们忍不住奇痒,也会骂骂咧咧一番。只有等到做成面食,上了餐桌,这种怨恨就抛到九霄云外了,我们小孩子更是忘得一干二净。饭毕,那一种复杂矛盾的情感转化为“恨之切,爱之深”的启发和享受之中,这种爱恨交集随着时光的切割,恼人的经历,远远比不上莜面的好吃、充饥、疗疾,又能缓解我儿时饥饿的好感,儿时的莜面宝贝,自然而然镌刻在我的心中,种入我的灵魂。“黄莜麦”的香脆可口,“炒面”的方便耐饥,它是我们这方百姓与莜麦的一种地脉天缘,正因了那份不变的水、土、物、人的原生态情怀,牵挂也就成为我永远的莜麦情结。



我跟随母亲在家乡的田间小道上,数不清多少回了,走来走去,尤其爱和小伙伴们钻入莜麦地里,那串串麦穗像无数小铃铛,当微风轻轻掠过,麦铃相互碰撞,麦壳发出的声音柔中带刚,悦耳动听。麦穗抚摸着我的头,就像母亲的呵护,风儿带着泥土氤氲的麦香气息,鼓起一波又一波麦浪,绕了一道梁又一道凹,起起伏伏,演奏出天籁般的圣乐,如潮是浪地漫过山那边去,家乡的味道一丝丝一缕缕地留在儿时的记忆里,一直陪伴着我等家乡的游子远在他乡的成长生涯中。



几千年来,家乡的莜麦面食,从天天充饥到日日食用,由单一种类到多种花样,不离不弃,生息相关。故土的乡亲们爱之惜之,丰富创意了极具魅力的本土昵称:窝窝、鱼鱼、圪团儿、饨饨、夹夹;操作花样有:推窝窝、压饸烙、捏圪团、搅拿糕、炒傀儡、蒸饺子、拌丸丸、熬糊糊、烙烙饼、推刨杂 ......



家乡的莜面就像一根根圆润溜滑的丝带,在我心中雅存酝酿,织成“丝路”的纽带,这头连着故乡的父母亲人,那头牵着繁华城市的我们。小时候记得父亲常说:“揭笼莜面三口香。”下地干活的大人和放学的小孩儿,中午一进家门,母亲一笼热气腾腾、油光可鉴、香气四溢的莜面窝窝和 “鱼鱼”已摆放在炕桌上,我常常饿得慌,等不及,口水不住地流着,忍不住夹一筷子先吃一口,口感特好,直达味蕾,香馨可口,神清气爽。一顿莜面呼啦呼啦吃起来,用不了一个时辰,满头大汗,两大碗盐汤土豆拌莜面吃得一干二净,碗底朝天。吃出一脸红颜容光,饥饿的年月真应了父亲那句话。在以后的日子里,温饱解决,小康已达,可总觉得一生中没有哪一种饮食能比得上“揭笼莜面” 的奇香,或许因了贫困岁月的原因吧!



“十年九旱”的故乡,如遇大灾,乡亲们吃返销,靠救济,春夏接济不上,与远亲周借点旧粮,挖些野菜。家大人多,饭是母亲给定量的,每顿饭要分份的。平时养的鸡,生的蛋是用来交换日常用品的。遇上不好的年景,“揭笼莜面”,母亲是不允许我们小孩先吃一口,那时总觉得母亲刻薄、小气、无情,不知母亲饭少要分份吃的良苦用心。等一家人齐了,可有时母亲还是磨磨蹭蹭,操着铁勺,滴少许胡油,放在灶火上,油烧红了后,撒点扎蒙花,只听“刺啦”一声响,迅疾将勺子里的油倒入盛盐汤的盆里,方才程序完成。我的心顿时像花一样开放了。母亲每人给半拉熟土豆,各自放在碗里,然后将分到手的莜面拌到一起,一口气消灭干净。未饱,喝一碗菜汤水,“莜面吃个半饱饱,喝完汤水正好好”。那年月少食耐饥的莜面宝贝,很是适应了饥不饱食的拮据生存。



现在莜面出挑得更有文化范儿了,莜面美食有各种各样的形象,宛如本土女人们灵秀智巧的双手雕琢成的一件件艺术品,而且是地球村独一无二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女人在招待亲朋好友、远方客人的礼仪中,自然少不了本土习俗的热情款待,尽情地把平日里的厨艺亮相一番,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展示惟妙惟肖的绝活。搓鱼鱼,一次双手搓六根、八根,一根根有弹性而柔顺的“鱼鱼”粗细均匀,手法流利,节奏如舞,速度飞快;推窝窝,手背上托一块莜面团,右手在一块光滑可鉴的大理石上,手和指配合默契,右手一翻,两指间一挤一压一推,一个面片一卷就是一个窝窝。那娴熟的动作操作自如,技艺高超,不大一会儿功夫,笼屉便满了,看上去像蜂窝状。上锅蒸十分钟就熟了,接着用本土的野扎蒙花炝出黄橙橙的卤汤,客人品尝着香喷喷美食,在做与吃的过程中,享受了一场“看好吃香”的别开生面的视觉和味觉的艺术盛宴。



莜面主粮,这里的人们千百年来付出的辛劳,慢慢的种入了本土人的骨子里,潜藏在血脉里,融化在灵魂里。因此,父老乡亲就有了莜面的庇护,莜面的味道,莜面的性格。《黄帝内经》莜麦称“伽师”,《史记》称“斯”学名叫裸燕麦,诞生在内蒙古高原中部海拔两千米以上一狭小的区域,这里的土地纯净,蓝蓝的天,高高的云,空气清新宜人,地下水坚守着原生状态。不愧为中华大地“独有、珍贵”之粮。据权威资料考证,因了莜麦耐高寒,具备了高蛋白,低碳化合物的品质,含有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现代科学实验有证,能大量吸收人体的胆固醇,有缓解结肠癌、糖尿病、便秘、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病患的辅疗功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寒凉爽的地缘生命基因造化,莜麦在凄风冷雨中刚直挺立,茎秆粗壮,如北方高原大漠的蒙古汉子;叶子细长,如草原的蒙古格格。莜麦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长而大,籽粒饱满,喜寒凉,耐干旱,抗盐碱,生长期短,面白味美耐饥。它与阴山深处这方土地上的人同生共长,习性相合,与黄河文明息息相关。黄河支脉伞状放射,穿阴山大青山一脉而过,便有分布在丘陵、山地,沟沟坎坎,坡坡梁梁的向阳人家,还有放眼望不出数十里的小盆地,你走着走着就会发现烟火,有烟火的地方就有人口不多的小村落,烟与火休戚相关,三件宝“山药(土豆)、莜麦、羊皮袄”与星罗棋布的本土人形影不离,我的故乡就是这方水土的成员之一。



这方水土的莜麦,夏天吸足了水分,吐出了青春的穗,然后开了花,麦穗上裹上了一层金黄的花粉,孕育出麦粒吮吸着又香又甜的乳汁,一天天鼓胀起来,成熟的粒粒食粮,年年岁岁养育着这里世世代代的子民。到了秋天,莜麦的气息迎面而来,甜甜爽爽,清清香香,那是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它粘合着童年淘劣的记忆,金黄的炒莜麦小食品,充饥的莜麦炒面,父母亲把我们的幼年生存捆绑在莜麦的土地上,从孕育开始就吸吮着家乡痩土的可怜营养。家乡的水,家乡的空气,家乡的丘陵和坡梁,家乡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统统铭刻在我心中。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注定与这个高寒、干旱、奇特的土地结下了割不断的情,舍不得的缘。我对岁月深处的莜面饮食记忆,更新了被肥酒大肉折腾的疲惫不堪的食欲,看是平凡普通的莜面,他散发的是我们本土生命的营养精华,莜面这精灵也知性的践诺了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健康神奇的主粮角色。



阴山深处地理气候使然,饮食结构较之南方水乡来说,明显地单调粗放,冬天漫长,蔬菜储存仅有土豆和少量的风干菜,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壮实、高大、魁梧,少有因营养不良而患病的。就好像这方土地上的莜麦独家品种一样,这里的天地任性,牵恋着太阳的光辉,常常会驻足停留长久的时间,不遗余力地彻照,毫不吝啬地把充足的光和热赐予万物,清清凉凉,干干爽爽,没有半点江南潮湿梅雨的境遇。四季分明,冬夏反差大,成就了这里的人们义气、豁达、豪爽的莜麦性格。神奇可爱的莜麦具有别的食粮在成品过程中没有的非凡之处,莜麦要“三熟”:首先把莜麦粒炒熟,其次磨成面粉后,做面食时要开水烫熟,然后上笼蒸熟。这就是莜面炒、烫、蒸“三熟”的程序。这是别的粮食作物望尘莫及的,无法比拟的。



人的饮食源于水土。一代又一代阴山人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从秦汉屯垦的先民到晋商走西口的移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开拓这方荒野,祖祖辈辈与“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高寒地域为伍,春生夏长秋实,难得几次雨水滋润,可莜麦执着于籽实饱满,偶遇大旱,莜麦苗与野草为伴,是当地优质的牧草,秋收后是牛马羊的上等草料。丘陵连绵、山间盆地、高原草甸的独特环境,造就了人食畜食的最佳契合的食粮,古有漠北的蒙古王成吉思汗率领强人壮马横扫欧亚大陆,除了随身携带的“燕麦(莜麦)奶茶”,炒莜面小食品外,还给战马带着莜麦草料,体现了一种人畜皆食的因果源缘。成吉思汗的将士的远征的军粮,宫廷的御品供奉,燕麦(莜麦)所记载的稀有独特从未衰萎,而且逐渐成为皇室和子民喜爱的专有食品。史书载清孝庄太后和孙子康熙的长寿历来被传为民间佳话,其奥妙与莜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孝庄晚年从未离开过燕麦(莜麦)粥,祖孙长寿似乎与天天食用燕麦(莜麦)粥的习惯分不开。在晋陕走西口路上,传颂着体验着“四十里的莜面,三十里的糕,十里的荞面饿断腰”的民谣。唱出了穿越时空的广告效应。那是漫漫长路上走西口的先辈们行商坐贾打尖的伙食。近代“蒋宋孔陈”的陈立夫先生,年老患糖尿病,能够长寿终老,据说也是喜好一口燕麦(莜面)粥。莜麦是故乡父母关爱在外儿女捎带的干粮,莜麦是对天下子民真切质朴的天地恩赐。



莜麦根植于传统的养生中,沉淀在岁月深处的情缘中。那些流淌在阴山乡野的莜麦故事,年年有新说,岁岁出奇效。



家乡的莜面,北中国的“天地特产”,本土人的福祉,我们在外游子的精神寄寓。莜面的千般吃法,随着“医易”养生文化的传承,莜面的卤汤在不断更新和提升,由粗放型发展为精细型,盐汤调莜面的贫穷年代已经升级为现在的各色蔬菜汤,羊肉蘑菇汤,冷调凉拌花样繁多,各地风味各有千秋;加工成烙饼、炒面、燕麦片、方便面等,当下已成为出口外销的品牌产品。说起莜面,不是土生土长本地人,相当数计的人不知为何物,如果谈及燕麦,国内外却名声远扬,无人不晓。燕麦(莜麦)已诞生出多种美味食谱,多种保健食品专利,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诱人味蕾的健康佳肴。



家乡的莜面蕴含着纯正浓郁的本土味儿,驻守在每一个虔诚的故乡儿女心里,能让你咀嚼出千百年来这方土地上的人间烟火味道。它是那么淳朴,那么厚重,那么温馨,留给子孙后代一个丰润圆满的至宝,稀有的无法抗拒,难以释怀。在家乡的人脉里,无论是官员、老板、商家,还是咱们平民百姓,无一不喜爱有口皆碑的莜面。那属实是家乡多情土地上孕育的天地人的缘分,是这里的人们永远难以磨灭的飘香万里的家乡味。


无论是五湖四海的家乡游子,,还是异国远洋的故乡亲人,重重远山,浩浩大洋,挡得住山,挡得住水,挡不住他们对故土的思念,对家乡情有独钟的莜面情结。曾记得,我每次远行归来,总要把莜面的花样吃法品尝个够,临别时,行囊里总忘不了带上点家乡的莜面食品,就好像带着家乡的水土气息一样;家乡的亲人每每踏上故土,也总会热切地奔向父母一样的莜面村,迫不及待的饱餐一顿久违的家乡味道;那些过往的客商也会慕名光临家乡的莜面馆,品酌一回异乡的独特风味。



家乡的古旧风物大多尘封在苍茫遥远的记忆里,唯有莜面青春驻颜,历久弥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抗病养生的鲜活因子,走出家乡热土,走向全国,融入世界。




083935cubtyieb32332kiy.jpg




做好以武川为牵头的莜面面食品牌大文章,将独有的莜面中式餐饮,从北中国阴山一带高寒区域的小天地,走向更大更广阔的国际大市场,对接经济大战略,在“一带一路”的辐射下,让北中国的莜面加入国际粮食循环,抓住机遇,抓住莜面面食行业的空白点,抓住莜面养生防病功能是其他面食无法具备的优势,打出原生保健的国际品牌,以阴山后的武川县为中心地区,在经典造型吃法的基础上承前启后,不断地另辟蹊径,努力向着“治未病”、强身健体的路径拓展,有望在不久远的时日跻身世界美食行列,真正成为地球村独一无二的现代养生饮食文化的珍馐国宝。  



公元二零一七年六月六日鹿城

发表于 2021-12-2 19: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支持非常给力的!赞赞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爱上包头 ( 蒙ICP备09000539号-13 ) 蒙公网安备 15029002000329号

GMT+8, 2024-3-28 19:16 , Processed in 0.0416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