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者联盟 发表于 2019-1-1 10:07:44

大工业年代谁还在固守最民间的传统制衣模式?“不忘初心”于他来讲不是一个词!

他站在硕大的裁案前,将一片片云蒸霞蔚的锦缎裁剪,他坐在明亮的灯影里,一针针缝制着必须用手工完成的边边角角。大工业年代,谁还在固守最民间的传统制衣模式?高志远却30年如一日,做着当年设计大师迪奥、巴兰夏嘉、香奈儿们曾做过的活计。他说:“画图、裁剪、缝纫是我的乐趣,一辈子也离不开。”
乡村里的少年剪纸高手70后的高志远出生在土右旗一个偏僻的乡村,从最贫瘠的时代走来,记忆里至今仍残留着艰苦的记忆,但是他说过去的艰难就不想了,尽量回忆美好。高志远说,少年时代最让他骄傲的是,他从七八岁起就喜欢上了画画和剪纸,到十几岁时,就达到了村里无人能及的水平。
端午节和春节是村里张贴剪纸的两大节日,高志远家早早就门庭若市地排上了前来索要作品的乡亲们。那时候,逢年过节时,方圆十几里的乡亲们都来找高志远给他们剪。他爱画画,剪纸全部自己画图。“与淘气的乡下男孩们相比,我是有手艺的淘气男孩,我有时间也上树掏鸟窝,但安静下来就画画剪纸。”高志远说。梦想在现实中折断翅膀
升入中学,这个“有手艺”的少年有了一个“考中专,做城里人”的梦想。奔跑在荒凉的乡村路上,高志远不敢耽误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但是他说:“不了解当时现状的人根本不知道,当时村里的孩子考个中专有多难,我足足上了三年初三,还是与梦想失之交臂。”苦闷了好久,高志远决定去学裁剪缝纫。学裁剪的“扎实”基础
“我学裁剪,可谓有基础没难度,基础是啥?说起来其实就是个小笑话,我的基础是打补丁、钉扣子、补袜子。”高志远说着忍不住笑起来。那时,因为家里穷,衣服永远是大一号,村里人怕孩子长得快没衣服穿,就把所有衣服做大,备着第二年第三年穿,而淘气男孩们,不等衣服合身就穿破了,穿破怎么办?高志远是自己补,手工缝不好看,就学着用缝纫机。
“那时,我还有一项手艺,就是补袜子。用城里人没见过的木头楦子,把袜子套上去,找块补丁,一针针缝。”乡村的寒冬,高志远有一些漫漫长夜是在昏暗的灯影里用补袜子来消磨。
至今,高志远的手工旗袍镶滚、羊绒大衣的边缝,他依旧要亲手用手工缝制。“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手工制衣把对顾客的温暖也缝进去了,相信每一针一线里蕴含的真诚,穿着者能体会到。”开启人生又一个梦想
18岁,高志远第一次踏上包头城的柏油路。在昆区跟师傅学了一段时间后,又来到东河一家较为专业的服装学校学习。因为“有基础”也因为酷爱,高志远很快就掌握了最基础的要领。一年后,高志远回到村里,开了自己的制衣铺。因善于琢磨、手艺过硬,高志远的生意十分红火,又是方圆十几里的村邻们,像当年索要剪纸一样,来到他这做衣服。1990年,依旧渴望广阔天地的高志远再次来到包头寻求发展,在青山区开起了第一个服装店。因待人真诚,他的生意做得特别好。一年后,高志远认识了另一个手艺精湛的年轻女店主,志同道合的俩人相识相恋并走入婚姻。选喜爱的职业并坚守选择
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手工制衣逐步走入低谷。包头国营制衣厂频频倒闭,私营店铺一夜消失,缝纫裁剪机工被迫改行。就在这种毫不景气的状态下,高志远夫妻俩来到昆区飞龙商城开设了“巨龙”制衣。“那时心里也没底儿,就感觉只要坚持就是胜利,所以硬着头皮起了这么个霸气的名字,希望有一天,巨龙能腾飞。”但是到了1998年,整个商城的成衣铺就剩下了两家。“那时,我还是抱着不服输的态度,哪怕就剩下我一家,我也要做下去,我相信只要我货真价实地对待顾客,我尽心尽力钻研技术、一针一线炮制温暖,一定能收获到想要的结果。”有几位老顾客,一家三代人都找高志远做衣服,自己、女儿、外孙,她们穿惯了他的风格、认可他的手艺。高志远说,这是他30年来最大的收获。因为待人真诚,高志远的店铺在他们夫妻的坚守中走出低谷迎来了曙光。“我喜欢这个行业,只想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执着传统不忘推陈出新“坚守传统模式也不意味着不学习新的东西,把新的思路用传统的手法来体现,是我近几年琢磨的最多的事情。”从业30年,高志远不断外出学习,北京上海等时尚前沿都市,每年都要去几次。店里的部分羊绒大衣就是近几年国际上最流行的款式;旗袍的绣花图案,大部分都是自己手绘设计并搭配色彩,之后找专业的绣工绣制;旗袍的盘扣也是他一粒粒去琢磨、动手去实践,根据顾客的气质喜好去搭配。“我店里的每一件衣服,我一定要亲自看见顾客,亲自量体、裁剪,详细记录顾客的要求。就像电影里演的,30年代上海弄堂里的老裁缝那样。”说到“老裁缝”,高志远笑着说:“30年了,其实,我也算得上是个老裁缝了。老裁缝没有远大理想了,只要把手艺做精,有机会也愿意传承下去,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学这么琐碎的的手艺了。”说到传承,高志远很遗憾如今没有人愿意跟师学徒,但他的二女儿在学美术,他说,也许未来,她愿意做个服装设计师……
“不忘初心”于高志远来讲,不是一个词,而是30年如一日的坚持。
作者: 夏 至(自由发·发现者联盟签约作家、自由发APP文化在线频道签约内容创作人)夏至,资深媒体人,包头市作家协会会员。酷爱文字,笔耕不辍,有职业病,写字有瘾。

市民戊戍戌 发表于 2021-12-29 16:21:31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工业年代谁还在固守最民间的传统制衣模式?“不忘初心”于他来讲不是一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