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文化在线 发表于 2017-12-21 22:05:29

包头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镜头下七八十年代的包钢

鲍乃镛:从包钢走出去的摄影名人

包头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1938年,鲍乃镛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世家,受家庭熏陶,他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文学、美术、音乐和歌舞剧。良好的家庭环境也让鲍乃镛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64年,鲍乃镛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工作,后调至包钢冶金研究所从事钢铁研究工作。
他拍摄于1976年4月4日“四五”运动的《天安门广场360度》,1983年“严打”的组照《黄泉路上》等等,在摄影界屡屡产生轰动。其所拍的“四五运动”122张底片被中国国家档案馆收藏。

《天安门广场360度》

1985年到1987年间,成名后的他国外,曾在澳大利亚悉尼马克立大学等举办纪实摄影作品展。回国后,他曾经在新华社当过摄影记者。2009年7月,他摘得内蒙古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殊荣。   
和大多数同时代的摄影师相比,鲍乃镛的成功绝非偶然。他较高的文化素养、深厚的社会学知识,以及社会基层人士的独特视角,形成了他独特的摄影理念。


他以工程师一样的严谨态度、高超的摄影技巧拍摄社会生活,把镜头对准生活、工作中平凡的人和事,客观记录了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因此,他拍摄的纪实作品,历经岁月洗礼而愈发彰显价值。

摄影家身上应该有股‘侠’气,用摄影作品真实、公平、公正地去反映时代特点,去发现社会中的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使我们的祖国更强大、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这也是摄影家的职责所在。

      

很多人都知道鲍乃镛拍摄的重大历史题材的摄影作品,却不知他作为包钢职工,曾经拍摄了大量有关包钢的纪实摄影作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有意识地拍摄包钢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记录包钢的发展历程。

今天要为大家展现的照片都是鲍乃镛曾拖着病痛之躯,利用透析治疗的间隙整理出来部分照片,经扫描胶片得来,虽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却让人大开眼界。阅览这些照片,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找寻到了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或是父辈们的身影……

从包钢走出去的摄影名人

来源:《包钢日报》


miss2017 发表于 2017-12-22 16:59:44

这些名人真的有才

Exile 发表于 2017-12-22 17:35:19

同是摄影爱好者

不知道叫啥啊 发表于 2017-12-22 17:49:36

拍的真的好,保存了

背时 发表于 2019-10-1 12:46:46

“第一子”的故事太多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包头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镜头下七八十年代的包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