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 发表于 2017-11-12 09:51:53

光影流动写就艺术人生,包头蒙古族女摄影家那些撼动人心的大片

格日乐,女,蒙古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档案摄影研究会理事、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欧洲摄影学会会员……她的简历写在她的获奖作品、摄影作品展、摄影作品集以及每一次被采访的稿件里;她的作品用光讲究、构图奇妙、内涵丰富,每每论及作品,她都会一再强调,摄影是在用光影作画,但最要紧的是用情、用心、用爱,去发现每一个现实生活里的真实存在,作品才会有情感、有灵魂。
如果你能在工作现场邂逅格日乐,她必然是一身中性装束,身负重负却不知疲倦地跻身于拍摄第一线的那个身影。她的好友包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贺志宏形容她是“一匹四蹄腾达、咴咴嘶鸣的蒙古马,具备鹰一样的眼睛、狼一样的耳朵、豹的速度和熊的胆量。”不了解格日乐的人也许会觉得如此形容一个女艺术家有些不恰当,但是了解她的人会觉得这无疑就是格日乐的写照。更让人跌碎眼睛的是,著名蒙古族女摄影家与摄影结缘竟然是在不惑之年。“40岁之前,摄影的概念就是羡慕,羡慕能拍出美丽风光与人物的摄影师。少年时代喜欢看图片,人物、风景,仅仅是体会美。后来,被别人拍,沾了蒙古族的民族优势的光。”说到这里,格日乐打趣地说,漂亮的女孩太多了,只是蒙古族女孩里自己还算过得去。其实,岂止是过得去,那时,很多摄影爱好者追着格日乐做模特,创作蒙古族题材的人物摄影作品。青年时代,格日乐曾和著名蒙古族电影演员萨仁高娃一起报考过北京电影学院,后参拍电视剧《亲人》。1990年,格日乐调往包头市档案局教研科负责培训工作。“关于摄影,被拍的次数多了,也特别渴望有一台照相机,但是,那时候,哪有那个闲钱。”直到40岁,梦想终于不再是奢望。
2003年,格日乐在档案局岗位变动,专职摄影的重任落到肩上。“当时真的有点慌,喜欢是真喜欢,但是怕胜任不了。古人说三十之后不学艺,那年,我已经40岁了。但是,我从小不怕吃苦,喜欢挑战,接了烫手山芋,我鼓励自己,怕什么,大不了就是个学。”
从此,格日乐手里多了一个本、一支笔。“那时都用胶片机,光圈、速度、曝光、焦距,我一概不知,怎么办?一个字:问。不管走到哪,只要看见有人拿着相机,我就跑过去请教,然后一条一条记在本上逐一琢磨。自己拍了片子洗出来,拿着去让懂行的人挑毛病,然后记下来,下次纠正。”姨父家订了摄影报,他看完不要了,格日乐会按时去取回来,把好作品剪下来贴到本子上研究。摄影教材大多太贵,不舍得买,就去新华书店抄,被管理员发现赶紧收起来,有几次还被制止。“现在想想,真是痴迷,那么大个人,在书店做贼一样,只为窃取一些知识。因父亲的遗传,我是一个工作狂。做什么,只要下定决心就绝不怕苦累。”
至今,格日乐仍保留着剪贴、做笔记的好习惯,不论是学习摄影还是读书,她都会把自己能用到的段落抄录下来,这样的本子大约有几十本。
2006年,城市里长大的蒙古族女子第一次去草原。“踏上广袤草原,我瞬间被震撼,也许是蒙古族后代血液里固有的亲切感,我觉得我找到了真正的心灵港湾。”2017年1月纪录片《最后的骑兵》拍摄,采访到格日乐的父亲,她恍然明了了自己和草原的情感,父亲曾是大草原上叱咤风云的骑兵,难怪格日乐冥冥之中对草原的痴恋。2006年起,格日乐开始踏上拍草原的漫漫征途。当年冬天,格日乐随内蒙古摄影家协会拍摄冬季那达慕,当时,草原上已经刮了20多天白毛风,温度已在零下三、四十度,格日乐把能穿的衣服全部套在身上,和男摄影家一样趴在雪地上纹丝不动随着镜头游移,傍晚收工,她摘掉大皮帽子,在场的大汉们都惊呆了,原来这个和男人一样坚守阵地的摄影家是位女士。在草原上拍片,格日乐就和牧民们同吃同住,融入他们的生活,从而拍到了最原汁原味的草原题材作品。“有时候,越是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越能能拍出撼动人心的作品,草原上的冬天最能打动我。零下四十多度的寒冷里,人迹罕至的雪地上,寥落的蒙古包,夕阳里寂寞的马群和白毛风吹过的晴空……”
“用镜头寻找最质朴的美”是格日乐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途径。格日乐以独到的视角给作品以生命力,同样,作品也带给她感恩与感动。2009年7月,她将获奖的照片放大装框,开车深入草原,一家家寻找画面中的牧民,照片交到牧民手里时,他们激动的神情感动了在场所有人,更感动了格日乐……“马是草原的精灵,马蹄追风,踏过大地,扬起阵阵尘烟……”这是格日乐摄影作品集《摄影从初心开始》第一部分“追风”里对马的描述。“马是草原牧民最亲密的伙伴,在草原上,人和动物是可以平等相待的成员。同时,马也是草原的标志,所以拍草原必须拍好灵动的的马。”格日乐说。所以,就不难理解“格老师比马跑的快”的结论了。
一次,为了拍摄奔跑的马群,格日乐背着十几斤的设备追着奔马飞速跑了几百米,还有一次,趴着拍马群,躲闪不及,马群居然就在身边飞驰而过。“那天,确实吓了一跳,一大群马尘土飞扬地跑过来,就从头顶飞驰而过,踩几下真没命了,我当时抱紧相机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地蜷在地上,所幸的是毫发无损,这就是他们说我‘拍片不要命’的典故。我一直认为,只有震撼、感动自己,才能拍出震撼、感动别人的作品”“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摄影的真谛是用光影记录最现实的时代’,得知北梁要拆迁的消息起,我就开始拍北梁。因为这些时代的记忆一旦消失就不会重现了,所以,记录便是我们要做的事。”2013年至2015年期间,格日乐用大量的时间进入北梁,拍摄了不计其数的作品记录即将消失的时代印记。“拍北梁,我穿坏好几双鞋。为了找个合适的角度,我经常上树、上房顶。”整整三年,格日乐不时背上相机,走街串巷造访北梁。呼啸的冷风吹过逼仄的石板小路、歪七扭八的低矮旧房、炊烟袅袅的烟火气息……如今,北梁已成为历史,而珍贵而纪实的片段都已在格日乐的镜头里冻结。
源于热爱,格日乐对摄影始终是孜孜以求的执着,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记得那年,和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在克什克腾旗拍片,因为是阴天,大家都架好机器聊天等光线,格日乐却不失时机四处寻找可拍的角度。一大圈转下来,带队的人说,收工吧,今天拍不了啦。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格日乐只用小相机就拍摄了多张。她说:“因为每一次机会都来之不易,我都会格外珍惜。”格日乐打开作品集翻出那几张作品,每一张居然都是精品。
2010年9月,格日乐被国家档案局选为全国十位摄影家之一,参加“档案记录世博,展示盛会风采”摄影活动。为唯一一位入选的女摄影家,整整十天的摸爬滚打,格日乐拍摄了上万张照片被上海档案馆永久收藏。2011年3月19日至21日,格日乐应邀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了“格日乐眼中的草原”摄影展,这是第一位在香港举办个人摄影展的内蒙古摄影家。此次参展的作品70多幅,以“立足草原,锁定草原,为草原定格每次瞬间的壮丽”为心灵呼唤,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内蒙古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充分展示了蒙古民族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内涵,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近些年,格日乐的作品在《民族画报》、《人像摄影》、《中国档案》、《大公报》、《香港特区画报》等海内外报刊上发表,并多次在“上海国际影展”、十一届亚洲艺术节、“陪你一起看草原”全国旅游摄影赛等大赛中获奖。作品《套马》、《如此生活》入围2011年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作品《草原雄风》等在“2012年旅欧华人首届摄影大赛”中参展;作品《奔腾》入选“亲情中华——世界华侨华人摄影”展览。近期,格日乐的摄影作品集《摄影从初心开始》已成功出版。

“所谓初心,我的理解就是源于什么而出发,摄影,是因为热爱而为之,所以,我会一直为这一份热爱而行动。”
作者:发现者联盟 夏至

背时 发表于 2019-10-1 12:36:32

格日乐女士很辛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影流动写就艺术人生,包头蒙古族女摄影家那些撼动人心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