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恩过客 发表于 2022-1-23 21:38:18

包头书商纪事(一) ——租书记

题记:人到中年,“不知不觉就老了”,总念旧。本命辛丑牛年末,我拟回顾二十年的书商历程,留些微不足道的百姓记忆。

包头书商纪事(一)
          ——租书记

我与书有缘。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也活脱的成长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不知怎么,我就喜欢上了阅读(不是读“课本”,是读“闲书”)。
儿时,家里可供阅读的书不多,除了父亲的毛选和红旗杂志,记得有几本破旧的《儿童时代》,还有就是《当代》、《十月》等二哥买来,我看不太懂的文学期刊,再就是我最喜爱的文学、历史、革命题材的连环画了,可谓洋洋大观,浩如烟海,在那个已经温饱的年代,其实,快乐就是那么的简单,暖阳下,几本64开的“小人书”,可以让我这样的孩童在街边痴迷一个下午。
我11岁开始“做”图书生意,“雇主”是我的大哥。大哥幼时患脑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半侧萎缩无力,留下终身残疾,初中毕业,待业在家。无奈的父亲,颇有些晋商的睿智(父母祖籍山西),决议开个小书摊,鼓励大哥身残志坚,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我们哥几个便把家中连环画集中起来,又借了些,居然有两百本之多,其中,不乏诸如上海人美社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等大师的9本《西游记》、12本《红楼梦》、30本《水浒传》、60本《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父亲又亲手做了两个带盖的木箱,小小的书摊便成立了,摆摊的地点选择在厂区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一机工人文化宫”门前空地(彼时,城管大哥应该还在学校念书,顾不上驱逐我们),收费公道,一本一分钱,不限时,因为租书较稀缺,生意挺红火。我负责协助大哥照看那满满一地,几百册的连环画,做为报酬,生意好时,大哥会从每天大约1-2元的收入中,给我买一支4分钱的冰棍儿,但是,尽管我便宜还不挑活儿,这样的好事也不常有,80年代的包头风沙出奇的大且多,小书摊最大的考验就是与风沙的搏斗,一场风来,往往是孩子们都作“鸟兽散”,只剩下我和大哥四处捡拾风中满地跑的“小人书”了。破损的书,巧手的父亲,就把从厂里捡拾的废旧的塑料布,洗干净,裁成小块,给破损的“小人书”穿上书衣,母亲则细心的用纳鞋底的针用粗线齐边再缝几道加固,在亲戚、邻居的帮助下,小书摊很快发展到约500余册。
创业艰辛,于是每到周日的清晨,你会看到一个中年男人领着一个残疾的少年,匆匆的将后座的书箱和前梁上的幼童放下,傍晚,再匆匆的赶来,接上早已饥肠辘辘的两兄弟,1983年的那个暑假,我基本上就是那么过的。大约到了秋天,书摊便戛然而止,大哥进了厂(公司成立了专门为残疾人开的福利厂),有了稳定的工作,“老板”跑了路,我这“童工”自然失业,第一次书摊生涯也就此结束了。
2000年,几经周折,被父亲收到楼下“小凉房”中的连环画,一夜之间,让贼掀了房顶,父亲说“也没丢啥值钱的东西,单位发的钢管床还在,就是那几箱小人书没了”,我甚是痛惜,但也不好说什么,说来也不奇怪,那时连环画已经洛阳纸贵,水涨船高了。去年,给父母装修老房,还翻出几册,如今这老版连环画,随便一册就溢价几十、甚至上百倍,我们的小书摊,现在估价许是超过数万元了呢?
如今想来,80年代,那个路边简陋的小书摊,正是“书立方”早期的萌芽,姑且行文以记之。                   (未完待续)

——永生农历辛丑牛年初一记于长寿轩




右上角白色车停位置是我曾经摆过摊的地方,过去那里有个花池,池中有几棵松树



书房

市民戊戍戌 发表于 2022-1-25 11:02:22

:P

高丰 发表于 2022-1-25 11:49:45

高嘉淇 发表于 2022-1-26 17:41:01

666

风。 发表于 2022-1-27 08:00:40

王小屿 发表于 2022-1-29 13:36:28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px6688 发表于 2022-1-30 02:49:50

小人书,童年的回忆

吕杰 发表于 2022-1-31 00:04:38

殇城之恋 发表于 2022-2-3 23:23:08

不错

李树红 发表于 2022-5-5 13:58:38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包头书商纪事(一) ——租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