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小青年 发表于 2020-8-8 15:39:29

包头博物馆:文物有了“身份证”

包头,觅踪于新石器之渔猎,起始于赵武灵王之壁垒,发迹于元代商贾繁荣的黄河码头,形成于明清西口外的桃源之地。6000多年的历史,给这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遗产,是包头历史的杰出代表和实物见证。2015年末,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的11多万件(套)文物终于全部有迹可循、有案可查,为包头市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的“身份”认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历史藏在文物中

包头博物馆馆藏的11多万件文物,以质地划分涵盖了骨器、石器、金属器、陶器、瓷器等,以用途划分囊括了6000多年来包头地区人类生产、生活、宗教、文娱、习俗等。这11万件文物,清晰地描绘了包头的历史脉络,揭示了一座城市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是无价之瑰宝,更是对于包头地区的历史认同。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不差钱”也有苦恼

包头博物馆藏有古代钱币10万多枚,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汉代的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有宋代极具艺术水准的皇宋元宝、圣宋元宝,也有包头作为西夏属地时锈蚀的铁钱;从质地优良的乾隆通宝,到残损不堪的咸丰通宝,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以机器铸造的民国货币和伪满洲国货币,让人想起了课本上中国在解放前期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历史。10万多枚钱币,几千年的记忆。

同时,为了让每一枚钱币都能得到妥善的保存,包头博物馆特地通过网络购买了10多万个档案整理专用的塑胶袋,印制了10多万张登记卡片,并购置了手套、口罩等防护器具,避免因与人手接触造成文物损坏。


工作人员在整理文物。

文物终有身份证

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是国家层面的一项重要工作,到具体操作时,面对十几万的工作量、十多道工作程序,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忘我的工作态度则是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

给文物拍照的闪光灯是一种大型闪光灯,每个组两部,拍摄时的闪光强度能从屋内照亮半个走廊。因为不间断的闪光,刚开始很多普查人员的眼睛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头疼眼睛疼是常有的事;10万多枚钱币,有的是出土文物,有的是民间征集、追缴,年代久远,布满了锈迹和积年的尘土,工作时戴的手套一天就变黑;工作区域暖气不好,天冷时写完一天的卡片手都会抽筋;拍照工作需要站立低头略弯着腰盯着取景框,几个月下来,摄像师都落下了颈椎病、腰椎病……


博物馆现存文物

白云上跳舞 发表于 2020-8-8 23:55:12

好事

独醉 发表于 2020-8-9 00:04:45


独醉 发表于 2020-8-9 00:04:45


北国、寒风 发表于 2020-8-9 07:10:41


雪冰雁 发表于 2020-8-9 07:31:10


此处省略 发表于 2020-8-9 08:49:12


风。 发表于 2022-3-30 07:59:01

胡树珍 发表于 2022-4-14 17:23:12

好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包头博物馆:文物有了“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