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方带你游包头 发表于 2019-7-8 18:07:48

【古墙、古城、古道】古城篇:草原先民“聚居地”——达茂娜仁宝力格古城

  在固阳西斗铺镇、达茂西河乡这两片相邻的数百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分布并遗存着建筑手法相似,建筑年代相近,但格局、形制各不相同的规模宏大的 5 座石头古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秘功能布局,是具有什么样智慧的战略考量,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神秘故事,有过什么样的神秘人物?我的行走伴随着迷茫和猜想。

  史书没有这些古城的记载,也没有可供我佐证的信息。但我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发展的著作中也似乎感觉到了秦汉隋唐及魏晋时期这片草原曾经的波澜壮阔,感受到了两千年来中华民族大家庭金戈铁马与花好月圆的脚步变迁,感受到了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疆场驰骋和尘土飞扬。我的感受、猜想、迷茫牵扯着我的思绪走向历史的深处。

  首先走进我猜想系列的是中国北方民族中最早统一大漠南北,并建立起国家政权的匈奴民族。这个在大漠草原活跃了约三百年的苍狼般帝国,据史书记载,其诞生的“摇篮”就在今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带,是当年匈奴第一位单于头曼单于,第二任单于冒顿单于的驻牧中心及政治统领中心所在地,是匈奴人生息繁衍的地方。            

娜仁宝力格古城建筑物
娜仁宝力格古城
      头曼城,在中国北方民族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城池,如同一个符号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留在了历史学家及考古学家们的遗憾里。我猜想“头曼城”也许不是一座孤立存在的王城。

  我感觉,这 5 座工程浩大、功能各异的石头古城,如同古代北方民族帝国政权的功能区域布局,将王城、兵城、生息、祭祀、陵寝遥相呼应,融为一体,并为其苑囿,从而驻牧繁衍,发展壮大,雄踞草原,对峙中原。

  我走进了娜仁宝力格古城。古城位于达茂旗明安镇娜仁宝力格牧点西北方向,坐落在一座死火山上。四周陡峭,城中地形起伏,在城南、西、东有 3 座大型古代建筑遗址。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行走了 3 个小时,尚不清楚古城的准确面积,但听一位在山上放羊的小伙子讲,南北东西有七八公里。为探其究竟我再次走进古城,完成了古城北城墙的行走,这次行走我从北城墙东端走起,向南行进。

  古城的四周是广袤的达茂草原,牛羊布野,但由于干旱,虽然夏日,草却泛黄。古城建筑在一座火山上,地形起伏,火山岩喷发形成的地质地貌,碎石林立,行进不便。

  其实,行走娜仁宝力格古城时我迷失了方向,两次进入都没有辨别清楚东南西北。我自认为是一个方向感很强的人,陌生的城市,无际的沙漠戈壁,瞬间都会产生方位的定力,但这里让我失去了感觉。在苍茫的草原踽踽独行,瞬间的迷失犹如一片树叶随风飘摇般无助。

  沿东城墙行走,城墙断断续续,有些段落已嵌入地下,地面隐约可见。可见城墙建筑年代之久远。登上一座小山,山顶又见一“烽火台”遗迹。

  举目四望,古城依山势而建,东西约 3 公里,南北约 1 公里,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的南边其实没有城墙,只用“烽火台”呼应连接。古城的四周共建有 6 座“烽火台”,其中在北城墙 2 座,而东南角 1 座“烽火台”规模较大。

  其实我也不明白这 3 座较大建筑的形制和作用,只是妄称为“烽火台”而已。同样的建筑我在塔布敖包古城、稍林房子古城都有发现。这些较大的古建筑往往都建在古城制高点的山岗上,为 3 部分结构:先用石头和泥土堆起基础,再用石头垒砌方形台基(台基部分裸露出来),再在上面用石头建筑主体功能部分。主建筑旁还建有 2~3 间小点的房子,留有明显的房屋遗迹。

  现在主建筑顶部堆满了杂乱无序的石头,石头从中间向外任意抛出堆放,呈现出不规则圆形,中间有明显的挖掘痕迹,已完全破坏了原来的建筑结构和形状了。

  我在猜想这些建筑顶部结构的形状,是圆形还是方形?是石堆还是房屋?我也在猜想这些建筑的用途,是烽燧还是城堡,是祭坛还是墓葬?就我的学识和经历已是很难判断了,但现在都被当地牧民用来进行祭祀活动了。

  古城中曾经的房基遗迹散落于每条沟谷中,其中紧靠北城墙的一条沟谷,房基遗址聚集,约 20 户。我行走的 5 座石头古城,这里的房屋遗址最多也最为集中。

  房基遗迹呈圆形,石头垒砌,每座房基约 20~30 平方米。可以看出当年游牧民毡帐居住的结构特征,也可以推断这里曾是一个草原游牧民聚集聚区,我想象着这里曾经有过的喧嚣和没有流传的故事,但也只能面对苍茫和历史的沉积而迷茫了。

  古城东南是石龙古城,西南是大乌兰古城,大乌兰古城南 3 公里是固阳秦长城;古城往北约 5 公里是横亘达茂草原的汉长城。5 座神秘的石头古城中,娜仁宝力格古城应该是草原居民的聚居区域了。

  在娜仁宝力格古城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地质地貌—— — 草原火山裂缝。在古城北城墙行走,城墙突然中止,我正在疑惑,但见一深沟展现眼前,以为是人工壕堑,走近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慑:

       但见山势突然下切,原本连在一起的山体,犹如有一把巨形钳子撕开了一条长长的裂痕,盘曲蜿蜒。

  裂缝断续相连,宽处约八九米,窄处约一两米,长约 1 公里。深处不可见底,下看顿觉眩晕;浅处两三米,由泥土夯实,可以行走其间,有些段落泥土塌陷下沉,形成洞口。

  裂缝石壁有山榆树长出,与裂缝同时起伏蜿蜒,形成一条绿带装扮。有些地段悬崖交错,站在上面有瞬间沉坠的感觉。裂缝东端比较好看,峭壁陡立,树荫蔽日,可行走其间体验。

  地球裂缝的形成有许多因素,火山喷发、地壳运动、地震等均可形成地球裂缝。著名的东非大裂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娜仁宝力格草原裂缝虽不能与之相比,但欣赏那种山体被瞬间撕裂的感觉,也是一种新体验了。

  与当地牧民聊天,据说裂缝深不可测,过去有人曾经探险,行 2 公里未曾见底。因常有牛羊掉入,由部队对裂缝进行了填埋。

  下得山来,我走访牧民,大多不知古城旧事。有牧民说这里曾经匪患猖獗,古城曾经作为防范土匪的工事使用过。但都不见经传,传闻而已。

oixo32811 发表于 2021-12-10 14:27:59

支持爱上包头,给力!加油越来越好!

高丰 发表于 2022-2-1 09:42:4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墙、古城、古道】古城篇:草原先民“聚居地”——达茂娜仁宝力格古城